北京瞬间(4755):南宋龙泉窑青釉刻划花碗

标签:
青釉刻划花碗南宋龙泉窑南海i号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 |
分类: 北京瞬间汉唐宋书画 |
在国家博物馆“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看南宋龙泉窑青釉刻划花碗。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统治阶级相对开放的对外政策,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重心由陆地逐步转向海洋,以中国为核心的南海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海上贸易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南宋开始,经济中心逐步南移,以龙泉窑、景德镇窑、福建地区为核心的外销瓷产区工艺逐渐成熟,产量急剧增加,主导了这一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并涌现出一批专门生产外销瓷的窑场,中国瓷器由此进入大规模外销的阶段。
“南海Ⅰ号”沉船于1987年被发现,但直到2002年考古队员才得以“一睹”船身面貌。“南海Ⅰ号”船体深埋淤泥之中,沉船区域海况复杂,为保证船体和船上文物的安全,经反复探讨与论证,考古专家组最终决定对沉船进行整体打捞。2007年12月,经过9个月的海上作业,沉船被整体打捞出水,并整体移入专门为其打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内。经过2009年和2011年两次试发掘后,2013年“南海Ⅰ号”全面发掘工作才正式启动。这艘残长约22.1米、宽约9.35米的古船终于慢慢显露出本来面目。2019年船舱内货物清理完毕,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套。“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近日入选201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宋中期,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其生产中心位于金村、大窑一带,目前已发现的窑址约100多处,且规模呈不断扩大的态势。
龙泉窑青釉刻划花碗
南宋
“南海Ⅰ号”沉船出水
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