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4612):头发胡同吴晗故居(新)

标签:
吴晗故居吴晗西城区头发胡同清华大学杂谈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吴晗故居位于西城区头发胡同1号。
2016年8月29日写有《北京瞬间(974):头发胡同吴晗故居》。后来博文的图片看不见了。最近去头发胡同重新拍了照片。
头发胡同1号
头发胡同
2016年博文内容如下:
吴晗故居位于西城区头发胡同1号。
1951年左右,吴晗作为北京市副市长,从清华大学(参见《北京瞬间(526):吴晗清华故居》)迁来住在这里。
中国作家网资料:
吴晗 (1909-1969年),原名吴春晗。浙江义乌人。民盟成员。中共党员。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益世报》史学专刊编辑,民盟云南支部《民主周刊》主编,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文教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全国青联秘书长、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文革”中因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于1969年含冤致死,1979年中共中央为其彻底平反。192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胡应麟年谱》、《江苏藏书家小史》、《十六世纪前期之中国与南洋》、《由僧钵到皇权》、《明太祖》、《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皇权与神权》、《读史札记》、《投枪集》、《海瑞的故事》、《灯下集》、《春天集》、《明史简述》、《朝鲜〈李朝实录〉中之中国史料》、《江浙藏书家史略》,传记《朱元璋传》,新编历史剧剧本《海瑞罢官》,杂文集《三家村札记》(合作),《吴晗文集》(四卷)等。
2016年凤凰读书网《一条普通胡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当代北京胡同史话》,于永昌著)摘录:
(头发)胡同1号原为清末内务府官员、苏州织造、后调任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和正白旗满洲副都统景恩的宅院。因景恩“修三海”有功,慈禧太后将紧邻头发胡同东口一块地赐他建成四合院。院内环境幽雅。这个院落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是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吴晗的故居。吴晗搬走后,这里住进了副市长张友渔。副市长刘仁也在1号院居住过。吴晗作为清华大学教授,原来住在西郊清华园西院12号。在1949年11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第二届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吴晗当选为副市长,分管全市文教卫生工作,政务繁忙,考虑到工作上的方便,于1951年冬全家从清华园搬进城内居住。先安排住在西单头发胡同1号,不久就搬到了北长街38号(西院),在这里一直居住了十几个年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967年初吴晗被“扫地出门”,离开了38号院(西院)。以后这里曾作为机关办公用房和其他人士居住,由于多次改建、修缮,整体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