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4442):北宋欧阳修灼艾帖

标签:
灼艾帖欧阳修苏轼故宫博物院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
分类: 北京瞬间汉唐宋书画 |
在故宫博物院“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看北宋欧阳修灼艾帖。
此帖是欧阳修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其中“灼艾”为艾灸之意。此帖用笔具有欧阳询的险劲,结体有颜真卿的宽绰,反映了欧阳修书法的特点。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入京参加贡举,欧阳修作为主考官将其定为第二名,二人自此结为师生关系。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以文章著称于世,为唐宋古文八家之一。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书法字体新丽,神采秀发,自成一家。
人民网引2017年9月8日《天津日报》《千古伯乐欧阳修:提携曾巩,发现苏轼》(晏默存)摘录:
欧阳修发现苏轼的故事,也是一段文坛佳话。嘉祐二年,欧阳修出任知贡举,担任这一年礼部省试的主考官。策论一场,欧阳修出题《刑赏忠厚之至论》,点检试卷官梅尧臣批阅试卷时,发现其中一篇特别精彩,颇具“孟轲之风”,随即呈给欧阳修阅。欧阳修读后,眼睛一亮,觉得无论文采和观点,都堪当压卷之作,可以毫无争议地列为第一。但欧阳修的“入室弟子”曾巩也参加了这场会试,由于采用糊名法,文章属于谁,不得而知,欧阳修猜想这篇文章应该是曾巩所写,担心把自己的弟子列为第一会遭人闲话,便与梅尧臣商量将此文考生列为第二。复试时,欧阳修又见到一篇《春秋对义》,赞叹之余,便毫不犹豫地将此考生列为复试第一名,确定为会元。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初试、复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两篇文章,均出自苏轼之手,让他惊叹不已。后来,他在给梅尧臣的信中盛赞苏轼的文才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看到后生才情勃发,年过五十的欧阳修竟然兴奋得孩童一般,信誓旦旦地要为苏轼出人头地开山避路,爱才之情,溢于言表。
故宫博物院网站资料:
《灼艾帖》,北宋,欧阳修书,纸本,册页,纵25厘米,横18厘米,行楷书,6行69字。
释文:
“修啓,多日不相見,誠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權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
帖中“见发言”的“发”即欧阳修长子欧阳发。所谓“灼艾”,即针灸。
关于欧书特点,苏轼评价说:“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李东阳在帖后的诗跋中称赞欧书“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然”。
此帖曾经项元汴、安岐、江德量鉴藏。清安岐《墨缘汇观·上编》著录。
撰稿人:华宁
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
灼艾帖
北宋,欧阳修
纸本,行楷书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