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4191):中国历史(23)·北宋

标签:
中国历史北宋汝窑司马光宋徽宗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五代十国后期,后周逐渐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封建经济得到继续发展。北宋中期,出现了财政困难等危机,为了克服统治危机,王安石实行了变法。北宋末,政治腐朽,防备空虚,金兵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
1127年,南宋的统治开始。南宋与金对峙,南北经济都有新的发展。
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早期是指大约200万年前—20多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指大约20万年前—1万年前。
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历史进入到新石器时代。
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
——西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前256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
秦……………………………………………公元前221——前207
汉…………………………………………公元前202——公元220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
——东汉…………………………………… 公元25——220
三国………………………………………………公元220——280
——魏………………………………………公元220——265
——蜀………………………………………公元221——263
——吴………………………………………公元222——280
晋…………………………………………………公元265——420
——西晋……………………………………公元265——316
——东晋……………………………………公元317——420
十六国……………………………………………公元304——439
十六国为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
南北朝……………………………………………公元386——589
——北朝……………………………………公元386——581
——南朝……………………………………公元420——589
隋…………………………………………………公元581——618
唐…………………………………………………公元618——907
五代十国…………………………………………公元907——979
五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为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汉
宋……………………………………………… 公元960——1276
——北宋………………………………… 公元960——1127
百一砚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1986年苏厚如先生子女捐献
国家博物馆展出
以砚底有101个圆眼而得名。此砚据传曾为苏轼收藏使用。
宋东京城墙砖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河南开封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繁塔砖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砖原镶嵌于繁塔塔壁。繁塔位于今河南开封市东南天清寺中,大约筹建于宋开宝中期,竣工于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以后。
灰陶垂兽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1991-1992年河南洛阳北宋衙署庭院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开宝寺塔龙纹砖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砖原镶嵌于开宝寺塔外壁。开宝寺塔位于今河南开封东北部,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原为木塔,后改建砖塔,由于塔外壁嵌褐色花砖和琉璃瓦,颜色近铁,故又称铁塔。
汝官窑天青釉瓶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1987年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展出
此瓷瓶釉色呈现汝窑特有的淡淡的天青色,色调稳定,风格独特。汝窑器为历代皇家珍爱,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流传至今不足百件。
张公巷青釉瓷盏托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2004年河南汝州张公巷瓷窑遗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故宫博物院展出
汝窑青釉洗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国家博物馆展出
资治通鉴残稿
(宋)司马光撰稿本
国家图书馆藏,名录00288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通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到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宋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代表性著作之一。
《资治通鉴手稿》为司马光手书,稿本宽33.8厘米,长130厘米,共计29行,465字,记载了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的史事。钤有宋、元、明、清印鉴上百方,其中不仅有题跋者的印鉴,也有收藏者、鉴赏者印鉴。文中,每段史事写开端或末尾仅几字或十多字不等,中以“云云”省略,与通行本内容略异。
灰陶彩绘文吏俑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国家博物馆展出
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款识:
腹款“宣和二年御制”、“康熙庚午王汉章重修”琴盒刻款“宋制松石间意大清乾隆辛酉装”、“永宝用之”琴背刻款“乾隆壬戌御赏并题”
递藏: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东京(今开封)“官琴局”御制
北宋晚期内府宣和殿“万琴堂”藏
清乾隆六年(1741年)装匣,内府珍藏
清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赏玩御铭
清晚期—1953年北平“蕉叶山房”张莲舫秘藏
1953年后上海著名琴人樊伯炎先生重金购得,庋藏上海至今
玉册(5枚)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1985年河南巩义北宋皇陵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批玉册出土于宋太宗皇后、宋真宗生母元德李皇后墓。李皇后墓出土玉册两幅,其中谥(shi)册存36简(段)、哀册存41简(段)。
皇陵中用玉册始于唐代。谥册文是“祖奠”前一日在南郊(皇帝)或太庙(皇后)请谥号时所读的册文,哀册文则是遣葬日举行“遣奠”时所读的祭文。在宋代,两者是埋葬皇帝、皇后和太子时专用之物,以区别于品官以上乃至文武重臣、宗室亲王墓中放置的石墓志。李皇后墓出土的玉册实物不仅是研究宋代陵墓用册的依据,而且为探讨宋代陵寝制度提供了有益资料。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国策。宋太宗赵光义在位共二十一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庙号太宗,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葬于永熙陵。
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
宋(公元960年-1279年)
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尊菩萨头戴高花冠,身披帔(pei)帛,胸饰璎珞,下着长裙。长裙色彩鲜艳,覆座垂地。裙腰结带,腰带饰宝珠花并自然垂落。菩萨右手手持莲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
——南宋…………………………………公元1127——1276
辽……………………………………………… 公元916——1125
西夏……………………………………………公元1038——1227
金………………………………………………公元1115——1234
元………………………………………………公元1271——1368
明………………………………………………公元1368——1644
清………………………………………………公元1644——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