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4186):中国历史(18)·南北朝·北朝

标签:
北朝中国历史北魏东魏西魏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称十六国。383年,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和东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取得了胜利,不久,前秦瓦解,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方,东晋之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史称北朝。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了开发,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早期是指大约200万年前—20多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指大约20万年前—1万年前。
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历史进入到新石器时代。
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
——西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前256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
秦……………………………………………公元前221——前207
汉…………………………………………公元前202——公元220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
——东汉…………………………………… 公元25——220
三国………………………………………………公元220——280
——魏………………………………………公元220——265
——蜀………………………………………公元221——263
——吴………………………………………公元222——280
晋…………………………………………………公元265——420
——西晋……………………………………公元265——316
——东晋……………………………………公元317——420
十六国……………………………………………公元304——439
十六国为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
南北朝……………………………………………公元386——589
——北朝……………………………………公元386——581
彩绘影塑供养菩萨像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
1999年麦积山石窟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菩萨像为立姿,束发带冠,面容修长,细颈削肩,着交领宽袖长衫裙,披巾绕双肩交叉于腹前。一手上举至胸前。体态端庄,具有魏晋时期典型的“秀骨清像”之风。
刘青虎造佛像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
邺城考古队存
国家博物馆展出
造像正面为一坐佛与两胁侍菩萨,背屏上部刻有由莲瓣与坐佛组成的头光,边缘雕刻火焰纹。背面雕刻交脚坐佛与胁侍菩萨,基座上雕刻造像题记,并有造像时间“太和十九年九月十五日”。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已迁都洛阳,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等开始出现转变,但该像仍然保留迁都前的造像特征。
泥塑头像(4件)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
1979年河南洛阳永宁寺塔基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年仅6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母灵太后胡氏临朝称制,实际控制北魏政权。在当时王公贵族争相礼佛的狂潮中,她发起创建了宏伟的皇家寺院永宁寺。带我们“重返”永宁寺的是《洛阳伽蓝记》。这部北朝杰作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衒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而撰,第一篇就是《永宁寺》。寺址北距宫城前门阊阖门仅一里之隔,东临洛阳城中轴线铜驼大街。寺内的标志性建筑是九层永宁寺塔,“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
立佛七尊像
东魏(公元534年-550年)
邺城考古队存
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像为背屏式造像,七尊分别为佛、二弟子、二螺髻菩萨和二胁侍菩萨。主尊佛像面型圆润,身披覆右肩袈裟,袈裟衣纹层叠规整,改变了北魏时期佛像“秀骨清像”与“褒衣博带”的形象,代表了新的造像模式。两侧胁侍中出现了身着袈裟、发髻盘绕犹如螺状的菩萨立像,有的认为这是缘觉菩萨,有的认为这是螺髻梵王的形象。
菩萨立像
东魏(公元534年-550年)
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
陶文官俑
西魏(公元535年-556年)
1977年陕西汉中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彩绘陶武官俑
西魏(公元535年-556年)
1977年陕西汉中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弹琵琶陶俑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
1973年山西寿阳厍狄(she)回洛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陶俑所弹琵琶为丝类弹拨乐器,能以少许之音引发丰富的音乐变化。中国古代的琵琶类乐器由四弦琵琶(曲项)、五弦琵琶(直项)和阮咸(也称秦琵琶)三种,其中阮咸是原产于中国的琵琶,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则由域外传入。
弥勒七尊像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
邺城考古队存
国家博物馆展出
弥勒菩萨倚坐于圆形台座上,两童子分别呈手托足状,弟子、螺髻菩萨、胁侍菩萨分立于两侧莲座上,莲座下有卧龙。背屏正面中上部刻有飞天捧绳,顶部中央为坐佛;背面中心雕刻盛开的莲花,树干处雕刻供养人立像。长方形基座正面雕刻童子承托香炉,两侧分别为弟子、卧狮和力士,背面中心雕刻佛坐像,两侧为神王坐像。此像是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镂刻层次清晰。
独孤信墓志
北周元年(公元557年)
1953年陕西咸阳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独孤信(502年—557年),原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云中郡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鲜卑族。西魏、北周时期名将,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在周、隋、唐三朝都进入皇室,三代都为外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长女独孤氏,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谥号明敬皇后。四女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追封元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谥号文献皇后。
石雕菩萨像
北周(公元557年-581年)
麦积山石窟出土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石佛头
北周(公元557年-581年)
2012年泾川县大云寺佛造像窖藏出土
泾川县博物馆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北朝(公元386年-581年)
1981年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笼冠女官陶俑
北朝(公元386年-581年)
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石棺
北朝(公元386年-581年)
国家博物馆展出
——南朝……………………………………公元420——589
隋…………………………………………………公元581——618
唐…………………………………………………公元618——907
五代十国…………………………………………公元907——979
五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为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汉
宋……………………………………………… 公元960——1276
——北宋………………………………… 公元960——1127
——南宋…………………………………公元1127——1276
辽……………………………………………… 公元916——1125
西夏……………………………………………公元1038——1227
金………………………………………………公元1115——1234
元………………………………………………公元1271——1368
明………………………………………………公元1368——1644
清………………………………………………公元1644——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