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2020-07-02 08:02:36)
标签:

中国历史

奴隶社会

子龙青铜鼎

四羊青铜方尊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

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在位时,被商汤率兵灭亡。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较发达,青铜冶炼和铸造有很高水平。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纣王统治时,周武王兴兵伐纣,商亡。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和井田制。周厉王统治时,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跑,政权由周、召二公执掌。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灭亡。

 

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早期是指大约200万年前—20多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指大约20万年前—1万年前。

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历史进入到新石器时代。

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子龙”青铜鼎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20世纪20年代河南辉县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子龙鼎相传于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4月,在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专项经费”支持下,国家文物局将子龙鼎征集回国。

子龙鼎因其腹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二字得名。子龙鼎的圆腹微垂,上承微外撇的立耳,下接三蹄形足。鼎的颈部和足部均装饰饕(tao)(tie)纹。整器的造型雄伟稳重,是商代圆鼎中体积最大者。

关于子龙鼎的铭文释读,目前学术界的解读视角较多。宏观来看,此类短简精炼的铭文不带有动词,属于“早期铭文”的范畴,多用以铸记作器者、族属或受祭者一类信息。“子某”的称谓在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器中较为常见,也见于传世文献。甲骨文中的“子某”,有的是具有宗法贵族身份的商王之子,也有的是指商王朝内担任重臣的宗法贵族之长。后者虽不一定与商王室具有学园关系,但较为多见。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虎纹石罄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1950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八音,是我国古代最早对乐器分类采用的方法,即通过金、石、丝、竹、匏(pao)、土、革、木八种材质对乐器进行划分。其中石一类的代表乐器即为罄,也是出现较早的一类乐器。

这件虎纹石罄的石质呈青灰色,形状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遗址出土的石罄大致相同,上方有一供悬挂圆穿。石罄表面双线阴刻一只伏虎,“臣”字形眼,拱身卷尾,足前屈,颇有欲扑击猎物的既视感。虎身饰斑条纹,尾饰鳞纹,琱琢十分细腻。据测,此罄有5个音阶。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刻辞卜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1971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河南博物馆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这件卜骨记录了两条对气象的占卜,卜问是否会下雨。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用作占卜的文字统称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殷墟是甲骨文最早被发现,也是发掘数量最大的地方。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皿方罍(lei)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1919年湖南省桃园县漆家河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皿方罍号称“方罍之王”,1919年出土于湖南省桃园县漆家河。器身辗转流失境外,器盖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湖南省博物馆收藏。2013年底,皿方罍器身出现在国际拍卖市场,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2014年,湖南省文化机构与收藏家组成联合代表团赴美,在国家文物局协调下,成功促成皿方罍器身回归并入藏湖南省博物馆。

皿方罍为商代晚期酒器。器盖内铸“皿而全作父己尊彝”铭文,器身内铸“皿作父己尊彝”铭文,器盖造型借鉴商代宫殿和宗庙建筑形制。该罍器型硕大,雄浑庄重,铸造精美,纹饰富丽,为中国青铜器鼎盛发展时期的代表之作,是中华文明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物证。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青铜铙(nao)

商代后期(约公元14世纪-前11世纪)

1959年湖南省宁乡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亚长”青铜牛尊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2000年河南安阳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盛酒器。牛颈下及器盖内壁各铸铭文“亚长”二字。商代中期以后,中原贵族开始把氏族徽号或祖先名号铸于宗庙彝器内,用以祭祀祖先、传扬家族荣耀,反映了当时家族观念的日益增强。亚长是商代晚期身居要职、征战四方的一位“长”姓贵族,约于30岁时战死疆场后受到褒奖,归葬于宫殿宗庙区附近。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四羊青铜方尊

商代后期(约公元14世纪-前11世纪)

1938年湖南宁乡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四羊青铜方尊,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方尊的边角饰长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此器在器范制作中,并用线刻、浮雕、圆雕技法,将器用与装饰有机结合,铸造工艺精湛,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珍品。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商代后期陶坩(gan)埚(guo)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11世纪)

河南安阳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型坩埚又称“将军盔”,一次能熔铜12.5千克。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青铜爵

商代前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4世纪)

1953-1955年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青铜尊

商代前期(约公元前16世纪-14世纪)

1955年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乳丁纹青铜方鼎

商代前期(约公元前16世纪-14世纪)

1974年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

河南博物馆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炊煮食器。鼎是祭祀时炊煮、荐升牺牲时烹煮、盛放肉食的用具,是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立国重器。该方鼎出土于郑州商城西城墙北段外侧约300米处一窖藏坑中,形体厚重,纹饰神秘庄重,当属王室重器。同坑出土形制相同的方鼎共两件,其中较大一件鼎的垫土部分下挖以使两件方鼎口部保持平齐。这种做法可能与当时的“郊”、“褅(ti)”之类的祭祀活动有关。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青铜面具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11世纪)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这件硕大的青铜面具是三星堆文化最具标识特征的器物之一。面像呈方脸、宽颐、臣字形眼,脸型与同时出土的其他人面具或头像相似,但双耳巨大、瞳孔纵出,额上有一条纵起的额饰,显然是古蜀人在人面具基础上所做的艺术升华,是蜀人精神世界的写照。

据《华阳国志·蜀记》记载,蜀人的先王蚕(can)丛“其目纵,始称王”。由此推测,三星堆的这件纵目青铜面具,可能是古蜀人对先王传说的朦胧记忆,是古蜀人用以祭拜或供奉的神像。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伏鸟双尾铜卧虎

商代(公元前16世纪-11世纪)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首都博物馆展出

这是目前所见青铜虎体量最大者。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了很多带有虎形装饰的器物,风格基本一致,构成了新干青铜文化的猛虎特色。有学者推测虎可能是墓主人家族的崇拜对象或与其家族历史及传说有一定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虎与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有关。虎和鸟的结合器虽南北方均有发现(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妇好觥(gong)也是前为虎后为鸟),但此虎的双尾造型却是前所未见的。可能是标志本地吴城方国的“国器”。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嵌绿松石青铜戈

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妇好墓是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殷墟商代王室墓葬,墓室不大,面积约二十平米,随葬品却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骨器等珍贵文物近两千件。根据墓葬的发掘材料推测,墓上原建有甲骨卜辞中称作“母辛宗”的享堂。

这件嵌绿松石青铜戈是妇好墓出土的珍贵文物之一,属于大型青铜戈。其援部、内部均嵌饰绿松石,华美异常,表明这件青铜戈并非用以勾杀的实用兵器,而是仪式典礼中使用的礼器。商周时期的女性墓葬中,极少随葬兵器。妇好墓却随葬有大量青铜钺、青铜戈等兵器,暗示了妇好作为商王之妻,兼有极大的军事权力,这在商周时期是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妇好”青铜方尊

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这是贵族社会举行重大祭祀、典礼时所使用的礼仪用器。商周时期各种造型的青铜礼器中方形器的礼仪规格比圆形器高,妇好墓出土的大量青铜方鼎、方尊、方彝、方觚(gu)体现了墓主人妇好作为商王王后的身份和地位。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妇好”青铜鸮(xiao)尊

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鸮(xiao)尊为写实的猫头鹰形象,两耳及脑后器盖的龙形、鸟形皆用分铸插接的方法铸成,器身下部利用两足与尾翅形成三点平衡,既达到工艺上的美观效果,又实现作为酒器的实用性。

从商代中期到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出现了一次巨大飞跃,即分铸与插接、铆(mao)接工艺的发明。这一工艺的应用使得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得以彰显出更复杂多变的形态,诞生了青铜器发展史上最辉煌壮丽的时代。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后母戊”青铜方鼎

商王武丁时期

传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后母戊鼎相传于20世纪30年代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早年流传经历颇为波折,曾多次躲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新中国成立后,后母戊鼎入藏前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

后母戊鼎因其腹壁铭文得名。鼎的造型方正,形体巨大,显得雄伟庄重。鼎身四壁沿周缘装饰饕(tao)餮(tie),足部也装饰饕餮纹,鼎耳上部则装饰鱼纹,鼎耳外侧装饰虎食人纹。今测鼎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以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技价值三个主要的文物解读视角观察,后母戊鼎在科技价值方面可谓商周青铜器的翘楚之作。因鼎的体量、重量均远超过一般青铜器,因此在原料冶炼、塑模制范、浇铸充型一系列铸造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极高,充分显示出此时青铜器铸造业庞大的生产规模和杰出的技术成就,是这一时期青铜文化发展高度的代表。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卜骨

商王武丁时期

传河南安阳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版卜骨刻辞记述北方有方国分别于甲辰日与戊申日征伐,并俘获31人。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卜骨

商王武丁时期

传河南安阳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卜骨正、反面刻满长篇卜辞,内容涉及土方入侵。

北京瞬间(4173):中国历史(5)·商

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

——西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前256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

秦……………………………………………公元前221——前207

汉…………………………………………公元前202——公元220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

——东汉…………………………………… 公元25——220

三国………………………………………………公元220——280

——魏………………………………………公元220——265

——蜀………………………………………公元221——263

——吴………………………………………公元222——280

晋…………………………………………………公元265——420

——西晋……………………………………公元265——316

——东晋……………………………………公元317——420

十六国……………………………………………公元304——439

十六国为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

南北朝……………………………………………公元386——589

——北朝……………………………………公元386——581

    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五朝

——南朝……………………………………公元420——589

    包括宋、齐、梁、陈等四朝

隋…………………………………………………公元581——618

唐…………………………………………………公元618——907

五代十国…………………………………………公元907——979

五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为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汉

宋……………………………………………… 公元960——1276

——北宋………………………………… 公元960——1127

——南宋…………………………………公元1127——1276

辽……………………………………………… 公元916——1125

西夏……………………………………………公元1038——1227

金………………………………………………公元1115——1234

元………………………………………………公元1271——1368

明………………………………………………公元1368——1644

清………………………………………………公元1644——19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