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4050):东汉熹平石经残石

标签:
熹平石经残石东汉蔡邕洛阳太学孔子文化展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国家博物馆“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看东汉(公元25年-220年)熹平石经残石。
国家博物馆网站介绍,本次展览分为“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儒家学说的国际传播”“孔子题材艺术作品”四个部分,汇集了珍贵文物、古籍以及艺术品240余件(套),总共700余件,其中包括41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40余件孔子文化题材美术作品,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系统展示孔子思想形成、发展以及传承的历史,力图为观众和研究者讲述孔子文化的思想脉络与深远影响力。
展厅文字介绍,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开创的儒学从此成为中国古代官方正统和主流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指定教材。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令蔡邕等人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把儒家七部经典(《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立于洛阳太学讲堂前。
熹平石经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因其字体俱为隶书,故又称一体石经,是东汉时期尊崇儒学、经学发达的见证。
熹平石经资料可参见《寻访三国(9):对熹平石经残石的不同注释是一面镜子》、《寻访三国(93):洛阳东汉太学遗址“熹平石经”残石》、《寻访三国(109):熹平石经拓片》。
熹平石经残石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国家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