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3988):宋赵明诚撰《金石录三十卷》宋刻本

(2019-12-18 12:03:44)
标签:

金石录三十卷

赵明诚

宋刻本

国家典籍博物馆

国家图书馆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看宋赵明诚撰《金石录三十卷》宋淳熙龙舒郡斋刻本。

展厅文字介绍,《金石录三十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南宋时有龙舒郡斋刻本及开禧元年(1205年)赵不谫(jian)刻本,皆不显于世。元明两代惟有抄本流传。明末清初有宋刻本残本10卷出现,时人诧(cha)为秘籍。1950年,赵世暹从金陵津逮楼购得此30卷足本捐献国家。此本字体隽秀,笔画严整,纸质均匀,为传世孤本。

陈福康《中华读书报》(20101222)发表《宋本〈金石录〉解惑学界版本之谜》:

1951年春,南京藏书家甘氏(津逮楼)的后人将旧宅卖给了某军事学院,因家里书太多,搬运不便,他们又不像先人那样懂版本,就由甘汶去请姻亲卢冀野来帮忙处理。卢先生是著名学者,也是郑振铎的好友,当然是懂版本的,但他正好抱病在床,不能去,便介绍书贾马兴安上门看货和议价。同去的还有赵世暹和绸布商朱某。其时甘汶适不在家,他们径自挑书,以每斤二角近于废纸的价钱买去了一批。待甘汶回来后,似觉不妥,便追到马家,在《金石录》上看到宋代年号嘉佑二字,由于他没有什么学识,误记为明代的嘉靖,遂去问卢冀野。卢病重,也未加注意,只说嘉靖年间的书不算珍贵。甘汶也就不再深究了。然而,赵世暹回去检看时,发现书中夹有签条,上有批字曰“此书版本绝佳,疑是宋版”。于是,马、朱二人方知可能是宝贝,便争夺起来。赵世暹说,如是宋版,应该交给郑振铎先生,捐给国家。

巧的是赵世暹认识郑振铎。世暹字敦甫,号琴城赵二,江西南丰人,居南京。他是有名的水利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藏书家,专以收藏水利文献著称。新中国一成立,他就通过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向国家捐献了一批水利文献。此事现在几乎无人提及,其实也是一件大事。1950918日,在郑振铎写的一份关于新中国一年来文物工作的内部总结报告的提纲中,就有《一年来人民捐献中央的文物、图书的统计》一节,其中提到由于人民对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爱戴与信赖,一年来将其私人所藏的文物、图书捐献出来的很多。其中,以刘肃曾捐献的虢季子白盘、朱桂莘捐献的岐阳王世家文物、熊述匋捐献的能原钟、张子厚捐献的汉石羊、张伯驹捐献的宋人尺牍、赵世暹捐献的水利文献、傅忠谟捐献的宋元明刻本及抄本、常熟瞿氏捐献的宋元刻本、翁之熹捐献的明清抄校本书籍等尤为国之重宝。化私为公,得为人民所有,实为从来未有之举。从郑先生尤为国之重宝之语,以及并列的重量级人物、物品,我们可知赵先生贡献之大。

而赵世暹又认识张元济。因为赵的父亲正是张菊老早年任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校长时所聘任的教习。赵世暹便携书专程来沪,请著名版本学家张元济鉴定。菊老一见,大喜若狂,欣然题记曰:孰知三十藏本尚存天壤,忽于千百年沉霾之下,灿然呈现,夫岂非希世之珍乎!菊老还特地邀请冒鹤亭等老友赶来共赏奇宝。而当时,郑振铎又正好到上海视察工作(郑先生是全国政协文教组长),赵就将宝书面呈给郑。郑振铎其喜可知,而且他连邮寄也不放心,带在身边,直到视察工作结束,亲自带回北京。

国家典籍博物馆网站介绍,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承办,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及各参展单位协办。此次展览以全面阐发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精髓,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相关单位在中华典籍传承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果为宗旨,通过精炼深刻的图文内容,珍贵罕见的古籍善本,丰富新鲜的科技互动手段,为观众奉献一场让古籍活起来的精神文化盛宴。大展汇集了全国20多个省40余家公藏单位、30余位私人藏书家的珍贵藏品330余种。

北京瞬间(3988):宋赵明诚撰《金石录三十卷》宋刻本北京瞬间(3988):宋赵明诚撰《金石录三十卷》宋刻本北京瞬间(3988):宋赵明诚撰《金石录三十卷》宋刻本

金石录三十卷

(宋)赵明诚撰

宋淳熙龙舒郡斋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名录00570

北京瞬间(3988):宋赵明诚撰《金石录三十卷》宋刻本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