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3585):隋展子虔(传)游春图卷(金仲鱼摹)

标签:
展子虔游春图故宫文化武英殿 |
分类: 北京瞬间汉唐宋书画 |
在故宫武英殿“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看隋展子虔(传)《游春图》卷(金仲鱼摹)。
金仲鱼先生摹本值得一看。看资料介绍,本次展出的是1961年7月由当时的故宫研究员、临摹复制古画专家金仲鱼先生所临摹的《游春图》。金仲鱼也是极有故事的人,在摹画圈内无人不知,所摹《游春图》无论绘画、书法、题跋、印章,都是当时临摹最高水准。这次展览的复制品中,仅有此件标注了临摹作者姓名。
故宫博物院网站资料:
金仲鱼(1922—1993年),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临摹复制古画的专家。1922年11月出生在扬州市一个著名国画家的家庭,自幼随父学画,13岁时创作的“前后赤壁”轰动了上海一届画展,被誉为“十三龄童”。15岁起,除落本款创作国画、年画外,还经常为一些收藏家修补、临摹、复制历代古画。经他接笔修复的残旧古画,无论是原画的画意、风格,还是色彩、笔墨、旧气等,都处理得惟妙惟肖,浑然一体。1960年,金先生应文化部聘请调入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中国古代绘画的临摹复制及研究工作,为原文物修复厂建立了摹画室,开创了故宫博物院摹画工作新的一页,对古书画的保护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金先生在摹画实践中,能根据古代书画不同的时代特点、收藏时间、收藏方法,分别采取不同的技巧进行临摹,使摹作几能乱真。特别是对古书画“补画意”的技艺非凡,金先生为故宫博物院残缺的古画接笔补全20余幅,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宋代《赵士雷湘江小景》卷,齐白石《水墨紫藤》,原作破旧残缺三分之一之多,经他修复后,残破之处与原画完全融为一体,如同出自画家本人之手,完整地再现了原画的本来面目,令人称绝。他为故宫博物院临摹复制的绘画作品水平一流,被视为杰作,并常被用以代替原作陈列展览,为原作珍品的有效保存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部分作品曾被选送文化部主办的科技成果展参展,并在美国、日本、港澳等地展出。金先生对中国工笔重彩画有很深的研究,在国画创作上也卓有成效,他出版过许多国画、年画作品。他创作的国画、年画作品曾参加画展并获奖,其中以金鱼为题材的工笔重彩画曾赴美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展出,均获得好评。金仲鱼先生自70代以后主要工作是培养、教授临摹接班人。经他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成为技术骨干,而且在古书画临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金仲鱼先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倾注于他所挚爱的摹画工作,对祖国的文博事业无限热爱,并为之献出了毕生心血。
看资料记载:
隋代展子虔的勾金工笔重彩《游春图》,年深日久,原件画面水纹上出现了许多纵向的裂纹。自然不能把临摹的新绢本割裂,怎么办?金仲鱼几经琢磨,才想出个妙法,即在画后边的托纸上做文章:染色后,托纸:再染四五遍旧色,揭下托纸;再托纸,再染色:最后揭下托纸,把画反铺在案子上,比照原画裂纹的位置、长短,用细竹签把画背面已经着上颜色的浆糊刮下来,这回再托上纸,“裂纹”清晰可辨,看去同一千年前的展子虔手迹不差毫厘。这幅复制的《游春图》,至今还陈列在故宫历代艺术馆里。就这样,原来可能成为名画家的金仲鱼,近30年来倾心研究摹画技艺而极少创作,却把他一手完成的数十幅战国以来的珍贵书画的复制品奉献给了世人,同时为故宫博物院带出了一支摹画队伍。
故宫博物院网站资料:
《游春图》卷,隋,展子虔作,绢本,设色,纵43cm,横80.5cm。
这是一幅山水画,描绘了人们在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季节,到山间水旁“踏青”游玩的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人物点缀其间。湖边一条曲折的小径,蜿蜒伸入幽静的山谷。人们或骑马,或步行,沿途观赏着青山绿水、花团锦簇的胜境。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游艇缓缓荡漾,船上坐着的几个女子似被四周景色所陶醉,流连忘返。山腰和山坳间建有几处佛寺,十分幽静,令人神往。画家运用细而有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人物虽然小如豆粒,但一丝不苟,形态毕现。山石树木只用线条画出,可以看到行笔的轻重、粗细、顿挫、转折的变化,但尚未见到唐代以后绘画中出现的皴擦技法。作品的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建筑物和人物、马匹间以红、白诸色,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亮丽的色彩亦更好地衬托出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天气息《游春图》卷历来被认为是隋朝画家展子虔的作品,代表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面貌。近些年有学者对于这幅作品的作者和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了讨论。 撰稿人:聂崇正
隋展子虔《游春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