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906):鲁壁里的《尚书》

标签:
国家典籍博物馆孔府珍藏文献展老子尚书鲁壁藏书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圣贤的足迹智者的启迪—孔府珍藏文献展”,看在老子故宅墙中发现《尚书》后的情节。
展览现场文字注释,《汉书艺文志》记载,汉鲁恭王为扩建宫室,拆除孔子故宅,于璧中得以先秦蝌蚪文写成的《尚书》,孔安国将其改为通行的隶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相传空安国还曾为《尚书》作传。
山东曲阜政府网资料(2010年4月15日发布):
故宅井,相传为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水“既清且渫”,被称作“圣水”,明代在故井四周修栏立碑。井西建有四角黄瓦方亭,立有清乾隆皇帝所题“故宅井赞”碑。鲁壁,秦“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鲋藏《论语》、《尚书》、《孝经》、《礼》等古书于墙内,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为扩建宫室拆除孔子故居时,闻有丝竹之声,发现这些古文竹简。“鲁壁藏书”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经学”今、古文之争的文化现象,其文化意义重大而久远。明代建此墙并立石碑曰“鲁壁”,以资纪念。
古文尚书十卷圣贤卷赞三卷
(汉)马融(汉)郑玄注(清)孙兴远补集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兰陵孙氏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尚书注疏二十卷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
明崇祯五年(1632年)汲古阁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孔府珍藏文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