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935):回民营村清清真寺

标签:
回民营清真寺后沙峪镇回民营村元大德年间石碑首都机场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回民营清真寺位于顺义区后沙峪镇回民营村清岚花园回民营二区内。
顺义区文化委网站资料(2017年9月5日发布)摘录:
回民营清真寺。回民营村,村民以回族为主,信奉伊斯兰教。村中礼拜寺年代悠久,寺内曾有元大德年间石碑。沙特国大使馆曾向该寺捐款。现建筑为清代,东向,礼拜堂三间,勾连搭式,前为箍头脊,后为调大脊,大吻,硬山筒瓦,讲堂后为拜月楼,顶部为中式四角攒尖亭。院中影壁砖雕图案丰富,做工精细,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文物登记单位)
顺义区政府网站资料(2017年7月7日发布)摘录:
回民营老村位于顺义县城西南6.6公里,距后沙峪镇政府3.5公里。西距京密路1公里。东临空港物流园,南交首都机场,北靠顺平路。西北距枯柳树村0.5公里,南距火神营2公里。村域面积2.7平方公里,聚落呈长方形,面积40万平方米。地势平坦,村内各主要街道皆为水泥路面,有长800米南北主街一条,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5米,高差1米;土壤为褐潮土,地下水埋深约3米;村东、南有七干渠。村北靠顺平路,村西临京密路,东临空港物流园,南临首都机场西跑道北端。交通极其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元初已成村,有山东回民移居此地,后发展成村,故名回民营。全村800余户,2300人,其中回族2217人,是顺义区回民人口最多的村。主要姓氏有金、马、杨、吕、张等。回民营村旧属大兴县,1949年划归顺义县,1956年设回民营乡,下辖回民营、枯柳树、铁匠营三个自然村。1958年4月撤回民营乡,归属张喜庄人民公社,1960年划归朝阳区中阿友好人民公社,1962年复归顺义县属天竺人民公社。1970年至今属后沙峪人民公社、后沙峪乡、镇和地区。1949新中国成立至1953年,分到土地的农民以户为单位耕种土地作为谋生手段。1954年至1957年,村民逐步组织起来,建立互助组,由初级合作社发展到中级社、高级社。村民主要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劳作,农作物耕种仍是主要谋生手段。1958年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三级所有制队为基础,生产队直接管辖对象为农户,大部分村民在生产队里劳动,耕种土地,当时也有少部分劳动力到公社创办的企业里上班。1961年村内通了电,家家用上了电灯。1977年始全村饮用自来水,有饮用机井2眼。1996年,改扩建回民营小学建了教学楼。小学占地面积7000
回民营清真寺
回民营清真寺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