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779):2017年12月的长辛店大街

标签:
长辛店大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变化中的北京丰台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2017年12月的丰台区长辛店大街。
长辛店大街属于这样一类:有悠久人文历史,有革命先烈的奋斗史,现在整体棚户区改造。因为今年刚启动:声势很大,满街标语,没有实质拆除,没有废墟。还有老街的完整生活气息味。第一次来这条街,下次来可能会看到巨变,据说是留老房留人。
记录变化中的北京。
长辛店老镇修缮再现“五里长街”
2017年5月3日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丰台区永定河西岸,古时的长辛店曾是进出北京的西大门。无论是进出京城的官吏,还是南来北往的商客,或是进京赶考的儒生,都在此歇脚,大街上店铺酒肆林立、车马声啸、热闹非凡。发展到清朝,北至关门楼、南至九子河,大街南北五里繁华成片,“五里长街”之名由此而来。然而,伴随城市化进程,近几十年来,一些低端产业逐渐聚集于此,历史文化悠久的老镇变得面目模糊。近日,记者在长辛店大街上看到,一排排商贩沿街设摊,小汽车、三轮车随意乱停,往老街两侧胡同里走,居民房屋低矮老旧、杂乱破败。而在这一片繁杂之中,遍布着近百家老商铺、老院落,二七机车厂、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清真寺等11处文物单位也都在此。
千年老镇历史风貌需要保护。今年,伴随地区棚改,老镇保护修缮也将启动。如何修缮?“整个老镇将按照‘一街五片多节点’的格局进行规划设计。”长辛店棚改办工作人员说,“一街”指的是民俗商业街,包括长辛店老街及主要道路两侧沿街地区,将结合现有商业氛围,进行环境整治,改造强化沿街界面,保留街巷肌理,传承老镇特色风貌。长辛店老镇是一片鱼骨状的地块,两头窄、中间宽,老镇里有名儿的胡同二三十条,没名儿的胡同上百条,基本遍布在老街两侧。“针对这些,将保留鱼骨状街巷肌理,打通、理顺胡同节点。”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老街两侧、小巷胡同里,还密集分布着上百处民宅,大都以四合院为主,建筑密度高、年久失修、日渐老旧,这些都将以保留、保护性修缮和更新为主,打造“微杂院、微空间”。按照保障民生与适度开发相结合,政府引导与自主创意相结合,业态布局与历史风貌相结合,整体规划与“一院一策”相结合,外迁、平移与修缮改造相结合五大原则进行。在此基础上,将结合功能置换和环境整治进行逐步更新,增加餐厅、酒店、展览等公共设施。围绕“一街”修缮,老镇各类历史文化都将被挖掘利用起来,打造红色主题区、车站记忆区、教堂服务区、文创办公区、滨水休闲景观区五大片区。红色主题区,将整合“二七”烈士墓、留法勤工俭学旧址等文化符号,形成红色旅游线路,延续红色文脉;车站记忆区,将以始建于1899年的长辛店火车站前广场为中心,恢复老站旧貌;教堂服务区,将依托天主教堂建筑现状,营造特色鲜明的公共服务区;文创办公区,将以周边院落为参照,形成以文创办公等为主的特色区域;滨水休闲区及滨水景观区,将依托九子河,打造绿地景观休闲,提升老镇活力。
搜狐网引2007年11月25日北京日报《风雨古镇长辛店》(邱崇禄)摘录:
古镇长辛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西岸,这是一条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老街。追溯它成街的历史,恐怕比近在咫尺的卢沟桥建立的时间还要长。明清时期,这里曾是距离北京城最近的古驿站,也是进出北京西大道的门户,俗称九省御路。那时,街上商贾旅客云集,店铺酒肆林立,无论打店歇脚的商客,还是进京赶考的儒生,或是穷困潦倒的乞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混杂其间,人来人往,车马声啸,热闹非凡。近代,这里发生过二七大罢工,先烈的鲜血曾经染红过这条老街,给这条古老的街道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
古时,北京小平原与华北大平原之间水网密布,河泊众多,沼泽散布其间,纵横交错,因而造成人马劳苦,车履难行,交通十分困难,成为南北交通的严重障碍。从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到达北京小平原,只有沿太行山东麓山间的台地北上,才能顺利到达。而进入北京小平原之前,必须经过永定河上的渡口(卢沟桥建立之前)这唯一的通路,别无他择。随着南北交流的日益频繁,古老的渡口,也就是后来的卢沟桥,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而渡河的前一站就是长辛店。
《宛署杂记》记载:“县之西南,出彰义门……又一里曰卢沟桥,又四里曰新店村,又一里曰赵村……”。“新店”为古时称谓,现在偶尔还能从老年人口中听到。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元年(1621年),御史李日宣议:于都门抵良乡界五十里,设长店、大井、柳巷(六里桥)等处。每五里设墩堡,宿兵十人,每有窃发协力救出”。上面所述的“长店”与“新店”就是现在的长辛店。在明代,长店与新店是两个相邻很近的村落,长店在南新店在北。随着南北交流日益扩大,使这两个村和村前街道空前繁荣起来。酒肆店铺摊棚林立,天长日久连成一片。而“长店”与“新店”的村名,被衍化为长辛店的街名保留到今天。
清雍正六年(1728年),修广安门石道。用二丈巨石,从广安门一直铺到长辛店的南关外。长辛店大街原有南、北两个门楼,门楼内称大街,门楼外称关外。也就是说,这条路一直铺到五里古街的最南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和哥哥在伯父与父亲的带领下,走在这条巨石铺就通往卢沟桥的路上,对巨石已被磨砺成坑洼沟坎路面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路面巨大的条石,在岁月车轮的碾压下,泛着乌黑发亮的光彩。从那时留存的御制碑文记载中得知:“周道如抵,其直如矢,是以达天下。……天下十八省所以朝觐、谒选、计偕、工贾来者,莫不遵路于兹。”因此,长辛店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的官府驿站处,明清以来,更是官差、行商各色人等往来络绎不绝的通路。
街北头,丰台区长辛店大街,2017年12月
指挥部和告示,丰台区长辛店大街,2017年12月
菜摊水果摊,丰台区长辛店大街,2017年12月
小商店,丰台区长辛店大街,2017年12月
老房子,丰台区长辛店大街,2017年12月
文化教育,丰台区长辛店大街,2017年12月
文物,历史,2017年12月的长辛店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