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772):模式口大街明承恩寺

标签:
承恩寺模式口大街壁画石景山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承恩寺位于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模式口大街20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
到现场看,费巨资修缮过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由文物保护单位自己使用,并未对公众开放。门口挂了八个单位牌,似乎说明办公条件可能还较紧张。
石景山区文化委网站资料:
承恩寺(古建筑)始建于明代,位于金顶街街道模式口大街20号。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文物局网站资料:
承恩寺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街,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予修缮。承恩寺占地约6000平方米,共计四进院落。包括山门、天王殿、大殿、后殿,院墙四角有瞭望碉楼,下有地道相通,为明、清寺庙所罕见。天王殿保留四幅腾龙壁画,绘画技艺高超。寺内存有明初碑刻2通。承恩寺是研究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2016年5月16日新京报《模式口将修缮改造
根据资料显示,现在的模式口区域,主要由模式口村、法海寺森林公园组成,东起金顶路北街,西至石门路,南与模式口南里接壤,北临蟠龙山南麓,面积2.25平方公里。模式口原名磨石口,因盛产磨石而得名,最早是西周时蓟国所在地。它是通往宣化、张家口地区的一条要路,因此古代时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曹操的镇北大将军刘靖就曾在这里“开拓边守,屯据险要”。不仅如此,因为是京西与都城联系的重要道路,明清时期,模式口已成为京西重镇,横贯古镇的一条东西朝向的龙形马道,也就是如今的模式口大街,曾是京都通向塞外的“驼铃古道”。老舍在小说《骆驼祥子》中这样记述模式口:“磨石口是个好地方,往东北可以回到西山;往南可以奔长辛店,或丰台;一直出口子往西也是条出路。”书中还有这样的桥段:刚买了辆新洋车的祥子,为了赚两块钱的车资,拉着客人去清华,结果连车带人被当兵的抓了,但是他紧接着从模式口逃离,还牵了三匹骆驼回来,“骆驼祥子”的外号,由此而来。
承恩寺
承恩寺
承恩寺
模式口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