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839):大武乡齐王墓随葬坑西汉金籥青铜戈、金樽

标签:
临淄区大武乡齐王墓金籥青铜戈“秦汉文明”展西汉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看1979年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齐王墓5号随葬坑出土西汉金籥青铜戈、金樽。
凤凰网引2009年10月19日鲁中晨报《西汉齐王墓沉睡2000多年,墓主锁定仨“齐王”》,没有当时没有确定确切的齐王。摘录如下:
近日,淄博市博物馆发布消息:西汉齐王墓大型古代文物展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在该馆展出。1978年秋,胶济铁路东风货运站扩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在取土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许多奇怪的器物,由此,一座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的西汉齐王墓惊现在世人面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淄博市考古部门对5个随葬器物坑进行勘探发掘,出土文物1.21万余件。西汉初年,同姓齐王共传有六代,他们分别是齐悼王刘肥,高祖六年(前201年)至惠帝六年(前189年),在位13年;齐哀王刘襄,惠帝七年(前188年)至文帝元年(前179年),在位10年;齐文王刘则,文帝二年(前178年)至文帝十五年(前165年),在位14年;齐孝王刘将闾,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至景帝三年(前154年),在位11年;齐懿王刘寿,景帝四年(前153年)至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在位22年;齐厉王刘次昌,武帝元光四年(前131年)至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在位5年。“这座齐王墓规模大,营建工程浩繁,仅封土一项约计用土40万方以上。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营建这样一座大墓,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是惊人的,对一个诸侯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没有稳定的政治、繁荣的经济作基础,是不可能完成的。”据专家分析,此墓建于齐孝王以后的可能性因此被排除,其可能性为汉初前三代齐王在位时期,这是因为,汉初前三代齐王在位期间,齐国政治比较稳定,具备营造如此规模的大墓的条件和可能。一个极为有意思的事情是,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唯一有纪年的银盘,刻有“三十三年”的字样,汉初无论是皇帝还是齐王,均没有在位33年者,而银盘的龙凤纹图案,又具有战国时代的特点,据此,专家推断“三十三年”可能是秦始皇三十三年,该银盘为秦器,在秦亡后流散到了齐国。
看2017年3月30日淄博市博物馆网站发布的《西汉齐王墓陪葬坑陈列》,感觉现在似也没有确定。摘录如下:
西汉齐王墓陪葬坑,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淄博市博物馆的一项重大考古成果。除宏大的主墓室因故至今尚未被批准挖掘外,在当时已发现的5个陪葬坑中共出土文物达1.2万件之多,其中鎏金龙凤纹大银盘(现藏国家博物馆)、矩形龙纹大铜镜、金银饰铠甲、金鐏铜戈等为世所罕见,弥足珍贵。其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制作之精美,都为汉代考古和汉初齐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见证了当时齐国国力与军事的无比强盛,是西汉齐国经济空前繁荣的缩影。
国家博物馆网站介绍:展览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秦汉文明”展从全国各文物收藏机构精选出170件组300
金籥青铜戈、金樽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79年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齐王墓5号随葬坑出土
淄博市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