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2823):秦雍城遗址陶联珠云纹瓦当

(2017-12-17 19:44:27)
标签:

陶联珠云纹瓦当

秦雍城遗址

国家博物馆

“秦汉文明”展

历史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在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看1993年陕西省秦雍城遗址出土联珠云纹瓦当。

展厅现场文字介绍,雍城自秦德公元年至秦献公二年(前677-前383年)一直作为秦国都城,是秦国都城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

环球网引2013年1月7日国际在线《陕西发布秦早期国都秦雍城遗址考古重大成果》: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雷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7日发布秦国早期都城——秦雍城遗址2012年考古重大成果,首次在雍城遗址城内发现“国人”大型聚落遗存,发现了秦国早期以河流为城的“城堑河濒”实景。而大型宫殿遗址的发现为探讨秦国城市最高礼制建筑的渊源、传承与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2年考古发掘主要在遗址东区进行。考古人员在墙体夯土内发现秦早期陶片,从而初步推断如《史记秦本纪》“悼公二年,城雍”记载的可靠性,即秦国在都雍城近二百年之后才正式构筑城墙。以往诸多考古发现无法证明早期秦国有筑城墙的实例,而从秦公陵园兆沟的发现中则形成了当时以大河、沟壑作为城周环护设施的观点。此次考古调查发现初期雍城则分别以四周的雍水河、纸坊河、塔寺河,以及凤凰泉河环围。由于当时的河水丰沛,河谷纵深,自然河流便成为“以水御敌于城外”的主要城防设施,这也是对文献所载“城堑河濒”的实景解读。战国时期,列国形势突变,攻伐谋略上升,秦国在原“以水御敌”基础上再构筑城墙,加上因筑墙取土所形成的沟壕,增加了多重防御屏障。

考古人员在城址东南角瓦窑头发现大型宫室建筑,该建筑残长186米,系组合式结构,显现“五门”、“五院”、“前朝后寝”的格局。根据文献记载及参阅相关研究,这组建筑由外及里可释为五门、五院。有屏、门房、厢房、前殿、大殿、寝殿、回廊、偏厢房、阶、碑、阙等建筑单元,属雍城早期宫室建筑。这一发现初步显现出秦早期传承周制,为寝庙合一模式,后来发展成庙、寝分开且平行,再演变到后来咸阳时期为突出天子之威,朝寝于国都中心,而将宗庙置于南郊的情形。这一发现为探讨秦国城市最高礼制建筑的渊源、传承与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国家博物馆网站介绍:展览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秦汉文明”展从全国各文物收藏机构精选出170 件组300 多件展品,通过这些珍贵文物,展览对秦汉文明进行全景式深入解读,以诠释其厚重内涵及深远影响。

北京瞬间(2823):秦雍城遗址陶联珠云纹瓦当
北京瞬间(2823):秦雍城遗址陶联珠云纹瓦当
北京瞬间(2823):秦雍城遗址陶联珠云纹瓦当

陶联珠云纹瓦当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1993年陕西省秦雍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博物院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