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597):钱市胡同炉房银号建筑群

标签:
炉房银号建筑群宣武区钱市胡同历史文化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西城区(原宣武区)珠宝市街西侧有一条极窄的胡同。
胡同口有2012年西城区文化委所立“钱市胡同炉房银号建筑群”介绍牌,记载2009年这里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月9日北京晨报《最窄胡同腾退,恢复清朝银号》摘录:
北京最窄胡同“大栅栏钱市胡同”今年将启动房屋征收工作。40余户居民有望乔迁新居。钱市胡同是西城区级保护单位,腾退后将恢复原貌,重现清朝小银号群——中国最早的金融交易大厅,同时建为“银钱业博物馆”。位于珠宝市街附近的钱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最宽70厘米,最窄40厘米,一步就能从自家门内迈入胡同对面人家的院里。但是,这条仅50米长的死胡同却是北京最早的“金融街”,拥有一片银号群。100多年前,北京官办的白银铜钱买卖就集中在这条胡同里,这里垄断着北京城白银铜钱的交易。钱市胡同毗邻前门老火车站,商户云集。据西城区文委有关人员介绍,清人用铜钱做买卖,但是朝廷收税却按白银计算,百姓缴税必须将铜钱兑换成白银,钱市交易随之红火。北京全城的钱庄、粮栈及各行各业较大的商号每天一早聚到钱市胡同,待钱市开盘后,就将白银铜钱的行情写在小布条上,通过信鸽传回本家店铺,店铺再按照行情进行银钱买卖。民国之后,钱市萧条,改建为银号铺房。至今胡同南侧依然保存着5组一样构造的房子,屋顶都有气窗,就是清朝铸造银锭的官炉房。一家大门上贴着“增得山川千倍利,茂如松柏四时春”的对联,另一家则是“全球互市翰琛书,聚宝为堂裕货泉”,都显示出当年的钱市兴旺。胡同北侧则是4组中西合璧式的二三层小楼,石匾上依稀可见“大通银号”、“万丰银号”字样。胡同尽头有一座大罩棚,是清代官办的银钱交易大厅,简称“钱市”,胡同名称正由此而得。据悉,胡同窄就是为了防盗,有老住户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胡同东口原本有个铁栅栏,两头一堵贼就跑不了。还真是怪,我们这里从来就没有过贼,也很少有生人出入——胡同太窄,您不用眨眼就走过了。”据西城文委介绍,钱市胡同虽已是民居,但是这9组“炉房银号建筑群”结构保存完好,是区级文保单位。钱市胡同40余户居民将全部被腾退,违建全部被拆除,严格按史料修缮、恢复,重现当年银号林立场景,建成银钱业博物馆。(北京晨报首席记者崔红、通讯员刘辰)
钱市胡同东侧和珠宝市街交叉处
钱市胡同
钱市胡同
钱市胡同西侧尽头
有关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