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479):草厂五条清湖南宝庆会馆(惟善为宝)

标签:
宝庆会馆草厂五条会馆历史文化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湖南宝庆会馆位于东城区(原崇文区)草厂五条27号。
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2013年)。
可惜门上斯文让小报箱辱没了。
2010年12月21日新京报肖复兴《北京的门脸,有关脸面的事儿》将“惟善为宝,则笃其庆”草厂五条27号的写成“惟善为宝,则笃其人”,似也有误。
2010年12月21日新京报截图
东华流韵网站记载,草厂五条内曾有宝庆、仙谿、黄梅会馆。
2012年7月12日湖南新化新闻网《北京宝庆会馆的寂寞》摘录:
草厂五条27号,曾是我故乡的会馆—“宝庆五邑馆”。
五邑,指的是清代宝庆府所辖的五个州县:邵阳、新化、新宁、城步和武冈州,辖区与今天湖南邵阳市所辖大致相当,因政区变动,今天已析分出新邵、邵东、洞口、隆回和冷水江等县市,其中新化、冷水江属于另一个地级市娄底。去年的一个秋日,我来到此地寻访,“27号”的门牌未变,门楼还是旧物,上好的木料,两扇大门镌刻着一副对联:“惟善为宝;则笃其庆。”上下联最末的字组成“宝庆”,如果不知道这个院落的历史,是很难理解对联所蕴含的意义。一进门的大影壁也没有了,三进大院的格局还在,只是密密麻麻到处是私盖的违章建筑,塞进去几十户人家,有一点空地,也摆放着自行车和杂物。问了几个住户,只有一个老人知道这个院子曾是某地的会馆。我之所以能知道这个院落的历史,缘自我无意中在图书馆看到的一本书《北京宝庆五邑会馆财产志》,民国二十七年印行,那时候不需要书号,谁有钱就可以写书、印书。那是薄薄的一本小册子,记载着会馆的沿革、所拥有房产、乡贤捐赠的财物、前一年接待的人员以及收入和开支明细表。本书的引言说,会馆本有完整的馆志,但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京后,全部损毁。据该书“沿革”一章介绍,最初是乾隆五十九年,有老乡花了30两银子在草厂五条买了一小块地,盖了几间房子,供进京的同乡栖身。到了咸丰、同治年间,因为湘军战功赫赫,一大批老乡发达了,宝庆会馆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据载:“先贤江忠烈公忠源(新宁人,官至湖北按察使,战殁)、刘武慎公长佑(新宁人,官至两江、云贵总督)等于戎马匆忙之中,尚能关怀旅京同乡缺乏寄身公庐,嘱托京官增筑房屋,并各捐巨资继续购买地基……继由游智开(新化人,官至广东布政使署理巡抚)、刘坤一(新宁人,官至两广、两江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魏光焘(邵阳人,今属隆回,官至陕甘、云贵、两江总督)诸公各捐俸银以建葺房屋,京官太令翟筱青公等从事筑修。”当时的宝庆会馆占据了草厂五条、六条三个大院落,占地近1000平方米。有意思的是,该书提到,民国三年被市警察局借去12平米的地修了一个派出所,目的是什么呢?“因蔡松坡公(即蔡锷,邵阳人)到京时,即寓居本馆,袁总统恐其有不利己之图谋,乃预加防范。明示保护,暗则监视。派出所至今未撤。”——官府借民间的土地,基本上是刘备借荆州,因此到编撰这本书时,还特意注明,要求后来者不要忘了这个派出所是占用会馆的土地。像刘坤一、魏光焘、游智开这类封疆大吏,捐资那真叫大方。其中最大方的是游智开,他一共捐了1800两银子,其中1200两由一座位于西城区羊肉胡同的院子折算,这个院子三进共13间房,占地400平米。刘坤一、魏光焘各捐银子1300两。捐资人中有一个名字我很熟悉:江苏补用道李维翰,捐银500两。李维翰,字艺垣,是吾族先辈,族谱中有其传。他做过南昌知府,署理江淮道,管过盐政,是同治、光绪年间有名的书画家。
草厂五条27号
草厂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