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523):大运河(通惠河朝阳段)元平津上闸

标签:
平津闸大运河通惠河朝阳段高碑店村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大运河(通惠河朝阳段)平津闸位于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西北。
到现场看,没有看见朝阳区文化委网站上介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的标志牌。查北京市文物局网站,确实是“大运河”的一部分。
桥上有朝阳区文物普查单位(2013年)的牌子,名称为“平津闸上闸”。
朝阳区文化委网站资料: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8个省、直辖市。大运河沿线包含桥、闸、坝、仓、寺观、塔等多种文物。2013年,大运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北京段,地处北京市昌平区、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通州区。朝阳区部分包括通惠河朝阳段沿线。通惠河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至元三十年(1293)竣工,由都水监郭守敬主持修建,后经明清两代的整修、改建,是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重要漕运河道。清末,由于海运开始及铁路建成,通惠河漕运渐废,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停止。新中国成立后,通惠河成为北京市中心区重要的排水及工农业输水河道。因河道年久失修,淤泥严重,造成排水能力低下,1993年2月北京市开始进行通惠河整治工程。原通惠河庆丰闸构件及石刻后被北京市水务局移至通州区大运河水梦园内保存。2009年春,朝阳区启动通惠河滨水文化景观带建设,利用通惠河水系形成景观长廊,发展文化休闲、生态环境展示等产业。同年9月,在庆丰闸旧址南侧建成庆丰公园。庆丰公园位于通惠河南岸,西起灵通观桥,东至庆丰桥,全长1700米,占地面积26.7公顷,是通惠河朝阳段沿线的重要景观带。
平津闸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西北,始建于元代。
闸口呈对头燕翅型,巨大的长方条石有序叠压,石与石之间挖槽用银锭型铁固定。闸口长13.9米,两边对称堤坝54.44米。南侧保存完好,占地780平方米。北侧因湖水侵蚀残存堤坝约30米,占地约400余平方米。通惠河自西向东流,为运输大运河转运的粮食,在落差大的河段修建上下双闸甚至三闸,交替起降,用以调剂水量,以节制水流,解决逆流而上运输的难题。通惠河闸坝之名,据《元史·河渠志》载:“广源闸二,在护国仁王寺西;西城闸二,上闸在和义门外西北一里,下闸在和义水门西三步;海子闸三,在都城内;文明闸二,上闸在丽正门外水门东南,下闸在文明门西南一里;魏村闸二,上闸在文明门东南一里,下闸西至上闸一里;籍东闸二,在都城东南王家庄;郊亭闸二,在都城东南二十五里银王庄;通州闸二,上闸在通州西门外,下闸在通州南门外;河门闸二,在高丽庄;杨尹闸二,在都城东南三十里;朝宗闸二,上闸在万亿库南百步,下闸去上闸百步。”成宗元贞元年(1295),“其西城闸改名会川,海子闸改名澄清,文明闸仍用旧名,魏村闸改名惠和,籍东闸改名庆丰,郊亭闸改名平津,通州闸改名通流,河门闸改名广利,杨尹闸改名溥济”。从至大四年(1311)至泰定四年(1337),又陆续将原木建诸闸改造为砖石闸。平津闸为通惠河上的第三闸,原名郊亭闸,元延祐年间改建石闸,更名平津闸(分上、中、下三闸)。明宣德、正统年间都曾重修此闸,以利漕运。元、明、清三代都曾在该闸设官吏管辖,有定额编夫船户。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勘察通惠河水利设施时,发现高碑店村通惠河边俗称“老闸口”的地方,经核实为平津闸上闸,保存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朝阳区文化委标注的地址“高碑店乡高碑店村西北”是一个正确表述,永远不会错,可称“不会错的正确。”只是可能除了高碑店的人以外,其他人不太容易按此找到平津闸上闸。
如果乘坐八通线,从高碑店站西南口出,沿高碑店路向南过河,到惠河南街向西,拐角处可见高高的复古建筑腾隆阁,平津闸在腾隆阁后面的一片绿地(地图上有标漕运码头遗址公园的)里。
绿地里有郭守敬雕像,似在跳街舞。平津闸旁边有新复建的将军庙,供奉关帝。
北京市文物局网站资料: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有“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浙江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京杭大运河发轫于2400多年前引长江水入淮的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形成今日之规模。沿线蕴藏的丰富文物遗存,包括城镇、衙署、驿站、钞关、寺庙、桥梁、堤坝、码头、船闸等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史、漕运史、经济史、工程技术史、交通史具有重要价值。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有“大运河”(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合并,并称大运河):所在地区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此次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包括8个省、市,共96处,与第六批京杭大运河合并为大运河。其中北京市11处,地处北京市昌平区、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通州区,包括高粱闸、什刹海、玉河故道、白浮泉遗址、黑龙潭及龙王庙、广源闸、平津闸、庆丰闸、永通桥及石道碑、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南新仓。
大运河(通惠河朝阳段)—平津闸
平津闸上闸,由闸北看闸
平津闸上闸,由闸南看闸
平津闸上闸,将军庙
平津闸上闸,郭守敬雕像
平津闸上闸周边
大运河(通惠河朝阳段)—平津闸(朝阳区文化委网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