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526):后英房胡同元大都遗址位置

标签:
后英房元大都遗址后英房胡同考古最早的四合院遗址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西城区元大都考古发现包括四处居住遗址,后英房遗址是其中之一。被认为是北京现存最早的四合院遗址。
后英房胡同东起东校场胡同,西至北草厂胡同,西低东高。后英房遗址位于胡同北部西段。到现场看,胡同北是几幢大写字楼,西段是环境(5号)、党派(9号)楼。楼北为原明清城墙位置,现二环路和地铁。
记录历史长河中胡同的一个瞬间。
1972年第6期考古杂志《北京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
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在今北京西直门里后英房胡同西北的明清北城墙基下。1965年秋天,先发掘了它的东部,1972年上半年,又发掘了它的中部和西部。两次的发掘工作表明,这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居住遗址,现在发掘的仅是它的一部分,在城基范围以外的部分,明初筑城时已被拆毁无存。北京明清的北城墙,在解放前有些地方曾被挖做洞室,后英房遗址中即有两条洞室穿过,破坏了遗址的一少部分,但遗址的布局仍清晰可辨。
2017年3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网站《北京西城区辽金元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现状》(张利芳)摘录:
元大都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后英房遗址、西绦遗址、旧鼓楼大街豁口遗址、后桃园遗址、福寿兴元观遗址、西四排水渠遗址及和义门瓮城遗址。前四处为居住遗址。
后英房遗址位于后英房胡同西北明清北城墙下、元大都城中部偏西,是一处较大的居住遗址。遗址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其布局分三部分,中部是主院,两旁为东西院。东院较完整,西院仅残存北房及月台等。具体发掘资料见《北京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后英房遗址在1965年、1972年进行过两次发掘,房子规模较大。
2005年9月1日北京市文物局网站《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的兴衰及变迁趋向》(张展)摘录:
元大都内居民住宅就分布在小街或胡同两侧。1965年和1972年两次在北京西直门内后营房发掘了元大都居住遗址,该处居住遗址位于大都豫顺坊以东,大约是和义门内以北第八条胡同,这是一处四合院住宅,其占地8亩。按照元时制度“定制以八亩地为一分”,基本符合此例。整个遗址的平面布局,充分表现出了宋元时代向明清时代过渡的建筑形式。从遗址平面来看,发掘的应是这处四合院的主要建筑的偏北部分。它的北面可能是后花园一类的布置。从南面大门开始,至后花园为止,应相当于元大都两个胡同的距离。元大都两个胡同之间的距离约为70米。元代的坊、街、胡同及四合院的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为我们研究明清乃至今日北京旧城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后英房胡同西段北
后英房胡同
景德镇窑青花松竹梅纹葵口盘
元(1271-1368年)
北京西城后英房出土
首都博物馆
后英房考古资料
首都博物馆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展览资料
后营(注:疑为“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出土角狮一组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