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352):姚家山新石器时代三叉形玉器

标签:
首都博物馆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姚家山良渚文化贵族墓三叉形玉器玉琮式管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看浙江省桐乡市姚家山良渚文化贵族墓葬出土新石器时代三叉形玉器、玉琮式管。
2008年9月23日桐乡新闻网《桐乡良渚文化中的玉礼器》摘录:
桐乡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现在已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有70多处,已经发掘的重要遗址有普安桥遗址、金家浜遗址、叭喇浜遗址、徐家浜遗址、新地里遗址、姚家山遗址、白墙里遗址等,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其中玉器文物占了很大的比例。玉器种类有璧、琮、钺、冠状饰、三叉形饰、耘田器、镰、端饰、半圆形饰、椎形饰、柱状饰、镯、璜、瑗、臂饰、兽面饰、带钩、纺轮、鸟、管、珠、坠以及各种形式的小玉片等20几个品种。基本上可概括为三大类:即礼器、佩戴饰物和镶嵌饰物,其中以玉琮、玉璧、玉钺、冠状饰、三叉型器等礼器最为引人注目。应该说,在江浙沪良渚文化分布地区能像桐乡那样,玉器出土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是不多见的,特别是近年来在崇福新地里、屠甸姚家山、凤鸣白墙里等良渚文化墓葬中都有大批精美的玉礼器出土。
桐乡市博物馆现藏有良渚文化玉礼器80多件,出土范围主要分布在桐乡的东南部地区,大多发现于贵族墓葬,属于良渚社会权贵阶层专有,其墓葬的墓坑比较宽大,均有葬具,有的墓内除棺以外还有椁。随葬品少者10件,多者数十件,明显地显示出墓主身份和一般平民在等级上的差异,墓葬中玉石器占的比例远比一般墓葬高,大多在90%以上,陶器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从出土的随葬品来看,凡是有玉琮、玉璧、玉钺、冠状器、三叉型器等良渚文化礼器出土的墓葬,礼器大多组合同出,以新地里、姚家山、白墙里等良渚文化墓葬为例,其中同出代表良渚文化墓葬最高等级的玉琮、玉璧、玉钺、冠状器、三叉型器的墓葬有3座,同出玉璧、玉钺、冠状器、三叉型器的墓葬有2座,同出玉璧、三叉型器的墓葬1座,同出冠状器、三叉型器的墓葬有2座。从这些墓葬中我们已明显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的分化,氏族权贵集政治权和宗教权力于一身,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墓葬随葬品上看,形制较大的墓,不仅有大量的玉礼器随葬,而且还有其他随葬品。这些玉礼器的随葬,一是表明死者生前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标明身份,二是表达了生者的美好愿望,让死者能够在冥冥之中,仍然靠礼器或法器的力量,保佑活着的人。《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礼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黄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近代学者对玉礼器的用途也多有考证,如美国已故学者张光直先生认为琮应是巫师用来贯通天地的法器,是财富的权力和象征。
桐乡地区为何能有如此多的良渚文化玉礼器出土?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桐乡地处浙江北部,与良渚文化的中心—余杭良渚镇相距仅40公里,境内河道纵横,气候温湿适宜,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自然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后,桐乡在良渚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现,丰富了良渚文化的内涵。从1995年中日联合发掘的普安桥遗址开始(分1995年、1996年、1998年三年完成),1996年在屠甸金家浜遗叭浜遗址、章家浜遗址和徐家浜遗址、
三叉形玉器
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前-前21世纪)
浙江省桐乡市姚家山良渚文化贵族墓葬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琮式管
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前-前21世纪)
浙江省桐乡市姚家山良渚文化贵族墓葬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