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2365):海龙囤南宋陶脊兽

(2017-09-03 12:20:20)
标签:

首都博物馆

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海龙囤

南宋陶脊兽

杨氏土司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在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看贵州省遵义海龙囤出土的南宋陶脊兽。

展厅注释文字介绍,遵义旧属播州,9-17世纪由杨氏土司世守其土。海龙囤是在中央王朝资助下由杨氏修建的集关堡山城与土司衙署于一体的城堡。其“王宫”整体格局与明故宫契合。

2015年7月13日遵义旅游网《探秘遵义海龙屯》摘录:

隐藏于深山中几百年,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海龙屯于7月4日“申遗”成功,成为世界遗产。

海龙屯:是明朝三大征之一“平播之役”的终结地

海龙屯建于险峻的龙岩山巅,三面环溪、一面衔山,史称其为“飞鸟腾猿不能逾者”。它始建于抗蒙战事正酣的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毁弃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震惊朝野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的战火中。平播之役数十万人参战,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土司制的结束加快了国家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战争的消耗加快了明王朝的覆灭,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小小一囤竟间接与朝代更替发生了关系。

海龙屯:是绵延时间最长的土司文化大本营

所谓土司,是中国边疆的官职,乃元朝效仿唐代的“羁縻之制”,用于受封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的产物。在土司的统治下,土地和人民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制度更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透过海龙屯斑驳的古墙、关隘、前朝后寝的宏大建筑,土司的权势、与王朝错综复杂、微妙的关系可见一斑,它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完整有力的样本。海龙屯是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作为土司制度的重要实物遗存,海龙屯完整见证了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政策从唐宋时期的“羁縻之制”,到元明时期的“土司制度”,再到明代开始的“改土归流”的变迁,让土司制度研究领域有了可感知和触摸的对象,配以文献记载,可以形成对土司制度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海龙屯:与历史不一样的杨家将传奇策源地

大部分中国人对《杨家将》耳闻能详,杨家将在沙场上的叱咤风云、对王朝的肝胆忠烈也一直被人们所传颂,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另一个杨家将的存在。播州杨氏本身也是一个武功赫赫的家族,从唐代杨端到明末杨应龙,一直是遵义的实际统治者。海龙屯,正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杨家世守这片土地长达700年,其传袭之久远,几乎胜过任何一个中原王朝。要知道,包括西周、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王朝也只共计存在790年,排名第二的汉朝仅统治420多年。这个因明朝“改土归流”政策的家族,传至第29代杨应龙时,亦随土官统治结束一并消匿。杨应龙在与朝廷激战114天后,胜利无望之下选择燃大火焚烧宫殿,随后自缢身亡。曾经傲倨的统治者,奈何最终难抵被歼的命运,往事如烟,他对这个世代坚守的海龙屯“以为子孙万代之基”的殷切期望也仅留下这片废墟。

北京瞬间(2365):海龙囤南宋陶脊兽
北京瞬间(2365):海龙囤南宋陶脊兽
北京瞬间(2365):海龙囤南宋陶脊兽

陶脊兽

南宋(1127-1279年)

贵州省遵义市海龙囤出土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北京瞬间(2365):海龙囤南宋陶脊兽

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