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293):明代雍王的青花竹桃纹带盖梅瓶

标签:
首都博物馆永乐竹桃纹带盖梅瓶青花瓷器石景山雍王墓 |
分类: 北京瞬间元明清书画 |
在首都博物馆瓷器展厅,看青花竹桃纹带盖梅瓶、青花轮花纹绶带耳扁瓶、青花轮花纹绶带耳扁瓶等永乐年间青花瓷器。青花竹桃纹带盖梅瓶出土于北京石景山雍王墓。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是一位强悍的人物。北京能将都城史延续下来,郑和下西洋看世界,都和朱棣有关。永乐青花瓷有一种大气。
2004年7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网站《一溜边山府考略——明废帝后及皇室墓地考》(陈康)摘录:
位于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毗邻有雍王府、金王府、申王府三处墓府,1975年雍王府村村民在挖防空洞时掘开墓穴,发现是一座分内外室的夫妻合葬墓,出土墓志,得知确是雍靖王墓。雍王,宪宗嫡八子,生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六月初三日,与岐王为同母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戊申封雍王,王薨,无子,封除。雍王是死后无子封除才返京安葬的。金王府在雍王府东,因“泾”、“金”音近,谐讹而名。简王为宪宗庶十二子,杨恭妃所出,弘治四年封,十五年就藩沂州(今山东临沂),薨于嘉靖十六年七月乙酉,谥曰“简”。王无子(子厚早逝未封),国除。妃为东城兵马司指挥曹铭之长女,弘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与泾王成婚,册为王妃,弘治十五年与泾王同往沂州。嘉靖九年八月初四日,曹妃薨,葬于沂州蒙山(今沂蒙山)。七年后,泾王薨,帝赐地西山,葬翠微山之原,又命内臣将王妃灵柩“迁葬京师西山,与合葬。”金王府西南有申王府,申懿王楷,宪宗第十四子,与泾王同为杨恭妃出,成化二十二年生,弘治四年封叙州(今四川宜宾东北)未就藩。“弘治十六年七月薨,礼部言:前沂穆王薨,未出府,申王已出府而未之国,拟依沂穆参以在外亲王例行之”。“(弘治十六年八月)己未,命造申王坟于京西兰山。可见在明代翠微山曾被称为兰山。寿定王是宪宗庶九子,为姚安妃所出。弘治四年与汝、泾、荣、申四王同日封,十一年就藩保宁(今四川阆中),正德元年的岐王世绝,改就岐邸于德安,“(嘉靖三十年七月乙巳)寿王薨,赐祭如例,命营奠地于西山。1969年在四王府村发现了寿王墓地宫,出土了寿定王继妃英氏圹志,可证寿定王确实葬于金山。汝安王,宪宗第十一子,弘治十四年之藩卫辉(今河南汲县),嘉靖二十四年薨。无子除封,与妃李氏、次妃晋氏俱葬于金山,葬所无考。此外宪宗尚有万贵妃所生皇一子、王敬妃所生皇十子皆未名殇,按制也应葬于金山,从已出土情况看,《宛署杂记》所记应是可靠的。
青花竹桃纹带盖梅瓶
北京石景山雍王墓出土
青花轮花纹绶带耳扁瓶
青花折枝葡萄纹盘
明永乐(1403-1424年)
故宫博物院网站资料:
永乐皇帝(1360-1424年,1403-1424年为皇帝)
明成祖永乐皇帝名朱棣,元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明太祖第四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一说为碽妃生。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为燕王。受教育于宫廷。洪武十三年(1380年)三月赴封国北平,时年21岁。史载,朱棣智勇有大略,屡次率诸将出征,皆建战绩,颇有威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太祖病故,因太子朱标先死,由22岁的皇太孙继位,年号建文。皇太孙朱允炆生长于宫中,喜读书而统治经验不足,在齐泰、黄子澄等同谋下,登位不久,即对拥有兵力、对帝位有威胁的诸叔王采取了“削藩”的政策。自即位后三个月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以各种理由削除了周、湘、齐、代、岷5位藩王。接着又杀燕王护卫头目2人,并切责燕王,逮燕王府官僚。燕王早有戒备,见大难将临,乃起兵“靖难”。叔侄间经过3年的征战,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军进入帝都南京。史载:“此时宫中起火,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死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又载:“或云由地道出亡。”此至今仍为疑案。
当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杀朱允炆亲近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儒及其族属等,同时牵连被杀者甚众。谕令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为永乐元年;建文中所改的殿名、门名皆恢复原称;所更改的成法一律复洪武旧制;所废罪之官一律平反复职;所削废诸王概复旧封;立燕王妃徐氏为皇后;改北平为北京;次年立燕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朱棣即位后,颇注意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礼遇来访的外国国王和来使,发展贸易,互通有无。并命中官郑和六次率舟师出使各国,若加宣德年间的一次,共历三十余国,对开拓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贸易往来作出很大贡献,明时亦称颂为盛事。
在文化方面,朱棣也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最突出的功绩是永乐元年开始,陆续组织了三千多文人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似现在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
永乐年间另一伟大建设是肇建北京宫殿。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决定营建北京宫殿,第二年即派员筹办物料。永乐十五年(1417年)始大规模兴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底建成。次年正式把京师从南京迁到北京。
朱棣营建北京宫殿、迁都,不只是为了显示个人威严和享乐,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定北部边疆。元灭后,元顺帝及其后裔一直不甘心失败,不断侵犯北部边民。迁都后的当年,朱棣即开始作亲征的准备,次年三月出征。自迁都至朱棣死前的55个月的时间里,朱棣3次亲征于大漠南北,有24个月都是在军旅中度过的。虽然他已65岁,且久病风痹,但仍坚持亲征于人烟稀少的荒漠中,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死于征途之榆木川。于此亦可见朱棣修建北京宫殿和迁都的初衷。帝死还京后,葬北京昌平长陵。谥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谥曰: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