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2135):看中国传统书画有感

(2017-07-27 08:26:03)
标签:

中国传统书画

鉴定权威

四僧书法展

北京画院

资料

分类: 北京瞬间思考

这段时间在“北京瞬间”系列中写了两个中国传统书画方面小系列。

先是以《北京瞬间(1948):明末清初之痛(四僧书法展)》为开头,以《北京瞬间(2021):再看明末清初之痛》结束,主要记载在武英殿展出的四僧书画作品。后以《北京瞬间(2025年):看中国传统书画》开始,到本文结束,主要记载为庆祝北京画院六十周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的书画作品。

同时,将同期在其它博物馆、美术馆展出的展品也列入其中。

北京瞬间(2135):看中国传统书画有感
北京瞬间(2135):看中国传统书画有感

四僧书法展

北京瞬间(2135):看中国传统书画有感
北京瞬间(2135):看中国传统书画有感

北京画院六十周年展

将不同画家的作品(哪怕是一件,或不同博物馆)在不同博文中记载,主要是考虑以后检索方便,避免一些资料被淹没了。

在查找整理文物、书画资料的过程中,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

关于中国传统书画,有三点感触:

一是中国传统书画是一个宝库,值得欣赏,至少看一看。可惜现在大家都太忙,没有时间看(这么多年唯一排队看的是《清明上河图》);或者聚焦在作品价格上,没有兴趣看作品本身。

二是在以前博文中表达过的意思:关于中国古代书画,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是曾经的万一。所以对某一阶段的评价结论,一定要慎重。似应加上副标题“以现存书画为研究对象。”

三是不应拘泥于“鉴定权威”的固有结论。看对“鉴定权威”的介绍,大约是从小耳濡目染,又有在宫中看画的条件。但飞速发展新技术足以让我们有条件坐拥全球众多博物馆信息,古文献的电子化也使资料检索、整理轻松的很多。唯一的疑问是今天的人坐不住?如果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现在的“鉴定专家”要么是重复“某某达的意见是”,表述都是肯定性,盖棺了;要么是在大、小拍市场周边小屋出具“专家鉴定意见”。真正的研究、原创性的结论很少了。已有的鉴定意见为什么不能根据新的文献发现、新的科技手段应用等变化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以前鉴定过的书画定期进行复核?如果没有能勇于对“某某达”的结论提出挑战(不是专为挑战而挑战)的“达某某”,中国传统书画的发展前景可以预期。

对自己的借鉴是:

在忙碌工作的情况下争取安静一会,学习一些看似与工作无关的知识,如这段时间还整理了历史知识,加深了对国家历史的了解,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以《北京瞬间(1806):美好中华(序)》开始,以《北京瞬间(1872):北京大学临湖轩》结束;又以《北京瞬间(1904):再学习中国历史(序)》开始,以《北京瞬间(1945):清红纱地戳纱金玉满堂女氅衣》结束,主要记载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近二十年全国考古成果展上的文物。

工作中不能简单重复。有新的认识的时候要沉淀一下,让结论更扎实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