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966):清髡残溪阁读书图

标签:
四僧书画展溪阁读书图髡残紫禁城武英殿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元明清书画 |
在紫禁城武英殿“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看髡残《溪阁读书图》。
故宫博物院网站“搜索·藏品·绘画”栏目资料:
《溪阁读书图》扇页,清,髡残绘,纸本,设色,纵16.6cm,横52cm。
扇页有自题:“山中云雾深,不识人间世。偶然出山游,还是山中是。戊申冬十月行脚武昌,遇山长大居士,握手论廿年心交,别时举此以志相感云耳。石道人。”钤“石谿”白文方印。
“戊申”是清康熙七年(1668年),作者时年57岁。
由自题而知,此图是髡残离开久居的山野行至武昌,赠别“山长大居士(王岱)”所绘。髡残自廿岁削发为僧后,长年隐遁于山光云影间,得以悉心观察大自然的阴晴朝暮,这不仅使得其心灵得到净化,也使得他的艺术从真山实水中悟出画界六法,而更具有神采。本幅以爽快的笔法画出雨后山川清新怡人的景色。构图严谨,虚实互映,空疏的云、水、天与叠嶂的山石、茂密的林木构成疏密明暗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空间感以及崇高感.
网易网引2017年4月30日澎拜新闻网《故宫把武英殿展厅给了遗世独立的清初“四僧”》摘录:
髡残《溪阁读书图》为纸本,设色画。纵16.6厘米,横52厘米。本幅自题:“山中云雾深,不识人间世。偶然出山游,还是山中是。戊申冬十月行脚武昌,遇山长大居士,握手论廿年心交,别时举此以志相感云耳。石道人。”钤印“石溪”(白文)。戊申为康熙七年(1668),髡残时年五十七岁。作品描绘山林蓊郁,秋树赭红交错,溪流边竹林水阁,阁中高士临窗读书。用笔简率,墨色温润,意蕴朴厚。髡残的扇面画作多用于馈赠友朋或人情应酬,比如他曾为公辅作《白石苍松图扇》,或向布施他和僧众衣物的江南总督郎廷佐回赠画扇一柄等等,但因髡残本不喜交际,加之其作品数量有限,折扇为日用之物不易保存,故其扇画传世极罕,此扇在其传世扇画中是保存较好,笔墨精到的一件。髡残晚年衰病,很少出游,但在1668年他为了埋葬去世的父母从南京返乡,故其在自题中写道“偶然出山游,还是山中是”,此图则是他途经湖北武昌时,给时任随州学正的王岱的赠别之物。
王岱字山长,号了庵,一号石史,又号戈山人,湖南湘潭人。崇祯己卯(1640)年举孝廉,博涉羣籍,擅诗文、书画,卓荦自负,不随俗俯仰。放游山水,所至与贤豪交欢。入清隐居不仕,后迫于生计于顺治壬辰(1652)勉上公车,授安郷谕,迁随州学正内升顺天教授,后任广东澄海县令,因勤政爱民,积劳成疾卒于任,祀名宦。著《灾异三昧》、《溪上草堂全集》、《了庵文集》、《了庵诗》、《浮槎集》等。王岱既是髡残湖南同乡,也是与髡残有二十余年“心交”的知己。他曾经在《酬石溪和尚赠画》诗中说:“石公笔墨真离奇,一石一木匪所思。大者山河撑法界,小者芥粟藏须弥。胸中本具千邱壑,不与粉本争起落。”(王岱《了庵诗文集》诗集卷三),对髡残不囿于前人,勇于自创一格的艺术风格给予了高度评价。
髡残,溪阁读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