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214):清光绪蓝地刻丝立水龙袍

标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光绪蓝地刻丝立水龙袍清代皇帝的吉服纹样文化 |
分类: 北京瞬间元明清书画 |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看清光绪蓝地刻丝立水龙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网站资料:
年代:清光绪
尺寸:身长135厘米、两袖通长206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87厘米
这件刻丝龙袍的纹样与清代皇帝的吉服纹样相同,做工精良,共九龙。其中刺绣的寿字是光绪年间典型式样。织造工艺采用刻丝技法。刻丝历史悠久,起源不晚于公元7世纪,流行于隋唐,繁盛于宋代。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掼缂”、“绕”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刻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织造完成后,两面如一,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清以近,有“加画刻丝”之制,即在刻好的图案轮廓之后,用毛笔彩绘纹样细部,以降低成本。本件龙袍的细部如仙鹤、云纹等处有加画现象。
蓝地刻丝立水龙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