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5):辽代圣宗贵妃越窑秘色瓷银釦执壶

标签:
故宫博物院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越窑秘色瓷银庵春银庵凑低 |
分类: 秘色瓷元青花宋汝窑 |
在故宫博物院“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展览,看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辽统和十一年(993年)圣宗贵妃墓出土越窑秘色瓷银釦执壶等文物。
故宫博物院网站《“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展览开幕》摘录:
“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展是以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的秘色瓷器为主要内容,展品共计187件(组),包括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瓷器标本,还有法门寺地宫等佛教遗址、吴越国康陵、辽圣宗贵妃墓等皇家陵寝出土的秘色瓷珍品。在从唐代晚期到北宋初年的近两百年间里,越窑烧造的秘色瓷一直都是专供皇家使用的珍宝。除唐、宋两朝皇帝外,使用过这些瓷器的还有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郭、柴两姓以及吴越国的帝王)。不仅有唐代陆龟蒙《贡余秘色茶盏》诗明确说明秘色瓷是为皇帝烧造的贡品,而且《吴越备史》、《十国春秋》、《宋史》等书都有吴越国钱氏向中原王朝进贡秘色瓷器的记载。但宋代以后,关于秘色瓷器的记载越来越模糊,秘色瓷终成悬案。继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现秘色瓷之后,近两年考古工作者对上林湖后司岙窑址的考古发掘,不仅是秘色瓷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而且明确了秘色瓷的最主要产地,进一步揭开了长期以来有关秘色瓷的神秘面纱。
越窑秘色瓷银釦执壶
辽(916-1125年)
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辽统和十一年(993年)圣宗贵妃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越窑秘色瓷银釦执盏托
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辽统和十一年(993年)圣宗贵妃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越窑秘色瓷刻双凤纹碗
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辽统和十一年(993年)圣宗贵妃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展览
2016年12月20日内蒙古晨报《20多岁时溘然去逝,打开辽贵妃墓尘封的历史》摘录:
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辽代贵妃墓葬,它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成为两个入选“2015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墓葬项目。2015年,辽代贵妃墓葬考古发掘结束后,辽代贵妃家族墓园布局、贵妃是否正常死亡等关于墓葬的谜团,一直萦绕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之庸和他的考古发掘团队中。昨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呼市召开了第十三届内蒙古考古论坛。盖之庸有些兴奋地告诉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2016年,多伦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葬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破解了2015年辽代贵妃墓葬发掘后许多待考的谜团。
《辽史·公主表》载:“圣宗十四女,贵妃生一女,燕哥第一,封隋国公主,进封秦国。”此贵妃,即应为辽贵妃墓墓主人,这也是史料对墓主人唯一的记载。盖之庸称,墓葬中发现墓志一盒,中部阴刻篆书“故贵妃萧氏玄堂志铭”几字,首行撰“大契丹故妃兰陵萧氏玄堂志铭并序”,墓志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身世等情况,洋洒千余言。据墓志及结合相关史料,该贵妃为辽朝第六位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第一位皇后,出自辽代后族最为显赫的萧阿古只一系。在辽代9位皇帝中,有4位皇后出自该家族,为辽代后族最为显赫的一支。辽贵妃墓墓主人父亲为与宋作战的辽代名将萧宁、母亲为萧太后的女儿魏国公主。由此,考证可知其为萧太后外孙女。她秉承家族传统,在很年轻时,就嫁给了辽圣宗当皇后,还生了一男两女。可惜的是,因为宫廷内的残酷倾轧,她不知犯了什么事,被降格为贵妃,而且被迫离开辽代政治中枢,回到了自己家族的封地。统和十一年(公元993年),20多岁的她溘然去逝。初步认为,贵妃是正常死亡。
辽圣宗耶律隆绪墓位于赤峰,但其贵妃墓葬却位于锡林郭勒盟。贵妃为什么不和辽圣宗同葬?为何葬这么远?是风俗使然,还是另有隐情?这些谜团至今依然未解,盖之庸和他的考古团队正在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