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924):熊家冢东周神人乘龙玉佩

标签:
熊家冢墓地东周神人乘龙玉佩首都博物馆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看湖北省荆州市熊家冢墓地出土东周龙形玉佩、神人乘龙玉佩、双龙形玉佩。
看报道,熊家冢墓地还有巨大的春秋战国时期车马阵,堪比秦始皇陵兵马俑。
北有兵马俑
新华网湖北频道2013年5月17日电(记者梁相斌、刘紫凌、李建平):
“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秦始皇陵兵马俑早已名扬天下,新近发掘开放的熊家冢车马阵却鲜为人知,相对寂寥许多。其实,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南部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楚国的王陵,不同于土陶烧制的兵马俑,而是大量真车真马真人陪葬,其宏大的规模气势和待解的王朝秘事,同样令人惊叹和好奇。
一个王国的奢华背影
熊家冢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离楚国故都纪南城遗址约26公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布局最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2006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荆州市正式启动熊家冢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程。整个熊家冢墓地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主冢、附冢、车马坑、殉葬墓、祭祀坑等部分组成。按照现行文保政策,“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因此,主冢、附冢迄今尘封未动。然而,仅从现有车马坑、殉葬墓的发掘成果来看,其奢华程度已然令人叹为观止。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围绕主冢、附冢周围,仅殉葬墓就有130余个。据荆州市文物局副局长杨平介绍,每个殉葬墓里埋有一人,有棺椁埋葬。这也就意味着,墓主有130余人殉葬。殉葬墓每排4列,16排之前墓葬挖掘出的文物主要是玉器、水晶、玛瑙、陶埙之类,说明埋葬的是妾侍、歌姬、舞女等女性;16排之后挖掘出的文物主要是铜匕首、带钩、削刀等兵器,说明埋葬的是侍卫之类的男性。《墨子
一个壮观的车马坑阵
站在熊家冢墓地的车马阵前,依稀可以窥探当年“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场景。一号车马阵,长132。6米,远大于已发掘的秦公一号墓的车马坑和九连墩战国车马坑,是目前春秋、战国考古中发现的最大车马坑。此外,还有呈“一”字形排列的39个小型车马坑。与秦始皇兵马俑的对比,楚王车马阵是真车真马殉葬,年代上比秦始皇兵马俑要早200多年。据介绍,仅熊家冢一号车马坑,埋葬43乘车,有164匹马,车辆可分为礼仪车、战车、辎重车、配件备用车四种,保存状况完好,从马的骨骼来看,选用的是上等良驹。参与发掘的专家认为,这些马是先用毒酒赐死,然后再殉葬,因此排列出的状态更整齐、生动,富有画面感。除车马遗存外,车马坑里还发掘出大量的玉片串饰甲胄等。“天子玉路,以玉为饰”,目前全国各地发掘的战国车马坑,包括秦公一号车马坑,虽都是“诸侯大路”,却从未见到玉饰,因此十分罕见。逸礼《王度记》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说明乘车制度,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然而,熊家冢墓地一号车马阵发掘出来的“天子驾六”级别的马车就有3乘,说明当时礼崩乐坏,墓主“违规配车”。有意思的是,湖北一些地区有俗语“不服周”,来源的就是楚王不服周天子,引申为“不服气”的意思,从中也体现出了楚人“敢为人先”精神的一面。
一个待解的历史疑团
熊家冢墓主到底是谁?黄土之下,埋葬的是否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学界仍存有争议,但业内基本达成共识:熊家冢主墓所埋葬的是应该是一位楚王,而非普通贵族。据《江陵地名志》记述:“熊家冢,因埋葬熊姓祖先而得名”。而熊姓正是楚国王室的姓。据勘探,主冢墓室的长70米,宽67米,仅棺木的面积就400多平方,此座古墓规模非同一般,是中国已知的帝王棺椁中最大的。从殉葬墓来看,曾出土了一批未加工完毕的玉器,说明当时下葬之前曾赶制过一批玉器。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时葬礼的隆重和紧凑的安排,哪位楚王,曾拥有如此厚葬?专家认为,熊家冢楚墓作为楚国后期的高级别墓葬,这次发掘或许能够为研究者展现楚国后期的统治者当初是如何的奢华,并最终使有统一中原实力的王朝走向灭亡。而主冢里究竟还有怎样的文物宝藏?已挖掘出的楚墓显示,帛画、壁画、彩漆画、彩粉画、楚绣、楚玉、楚乐,至今仍熠熠生辉。著名的曾侯乙墓挖掘出了天籁之美的编钟,而熊家冢的椁室面积与曾侯乙墓的椁室面积相比,大了近3倍。如果墓主人是楚王,不难引人猜测,他的墓藏应该比他的附属国曾国曾侯乙的墓藏要多很多,曾侯乙有编钟陪葬,楚王也不应该逊色,这让人们对尘封未动的熊家冢主冢、附冢更是好奇。目前,熊家冢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更多历史疑团还留待后人探寻。
龙形玉佩
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湖北省荆州市熊家冢墓地出土
荆州市博物馆藏
神人乘龙玉佩
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湖北省荆州市熊家冢墓地出土
荆州市博物馆藏
双龙形玉佩
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湖北省荆州市熊家冢墓地出土
荆州市博物馆藏
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