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展览,看丰子恺《独立苍茫自吟诗》。




独立苍茫自吟诗
丰子恺
75×32厘米
纸本设色,1945年

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
中国美术馆网站资料:
丰子恺(1898-1975年)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从夏丏尊学习文学。1917年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国立艺专美术教授。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丰子恺,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后陆续发表作品,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丰子恺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丰子恺国画根基深厚,往往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特别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间的辛酸事,为劳苦大家抱不平,其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所喜爱。丰子恺的书法受李叔同和马一浮的影响很大,并不刻意表现轩昂大气,更不故意着手凌厉锋芒、豪放粗朴,而注重小、巧、精、秀、拙,表现出书法创作中的抒写真情真趣,若孩童般的天真自然。他把六朝人的经体书法及北魏墓志书法写活了,在运笔中,渗入行书、小草,尤其是章草笔法的自然流露,使原本明显有楷化倾向的笔画顿然显得平易而明快,充满了音乐的节律,一如其漫画和行文,风格独特,富有创造性。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栾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