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092):吴昌硕《牡丹石榴》等作品

标签:
吴昌硕天竹如花图桃花北京画院六十年华彩丹青一甲子 |
分类: 北京瞬间近当代书画 |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展览,看吴昌硕《天竹如花图》、《桃花》、《牡丹石榴》。
吴昌硕让人对大师、宗师有直观的感觉。齐白石曾说:“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能一次看见三幅吴昌硕作品,是很难得的体验。
以前发过《北京瞬间(1035):吴昌硕红荷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瞬间(1363):吴昌硕紫藤图》(国家典籍博物馆)、《北京瞬间(1364)吴昌硕“且饮墨渖一升”原印石》(国家典籍博物馆)。
2016年7月21日新华网《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
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卢、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同治四年(1865)吴昌硕中秀才,曾任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
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代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
书法中篆书最为著名,所临石鼓文,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笔。笔法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
1913年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艺名益扬,有《缶卢集》、《缶卢诗存》、《缶卢印存》及书画集多种刊行。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史上,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光芒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他的艺术影响到他以后的二、三代人,众多现代绘画大师或出自他的门下,或受他的艺术影响,如近代海派诸家、北京画派的陈师曾、齐白石等,现代最具实力的几大家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等无不源自于吴昌硕,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吴昌硕的艺术贵于创造,他以书法入画,艺术上别辟蹊径,甚至齐白石曾说:“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
天竹如花图
吴昌硕
纸本设色,1897年
纵一百七十七点五厘米,横九十六厘米
桃花
吴昌硕
纸本设色,1904年
纵一百八十二厘米,横九十八厘米
牡丹石榴
吴昌硕
纸本设色,1925年
纵一百三十六点五厘米,横六十六点五厘米
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