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2126):黄宾虹《写江山远近之势》

(2017-07-26 12:03:54)
标签:

黄宾虹

写江山远近之势

北京画院六十年

北京画院美术馆

华彩丹青一甲子

分类: 北京瞬间近当代书画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展览,看黄宾虹写江山远近之势

题跋:写江山远近之势,趣在咫尺千里。展子虔历北齐、周,至隋成大名。画此近其意。丁亥八十四叟,宾虹。

在石渠宝笈特展上看过展子虔《游春图》,参见《北京瞬间(78):隋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渤海(今山东省阳信)人。历北齐、北周至隋,隋文帝时受诏出仕,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展子虔以擅长绘画而著名于画史,更以传世之《游春图》而名标百代,成为晋唐间艺术传承之津梁、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后世将其与晋代顾恺之,南朝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为“顾、陆、张、展”,可见其艺术影响力之深广。展子虔擅长道释、人物、鞍马,尤长于宫殿台阁、山水画的创作。绘画技法承前人之余泽,在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注重对自然的客观表现。“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善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是当时人对其绘画的评价。从这段记述不难看出,展子虔在绘画创作中注重对真山水的细致观察并赋之于笔墨,处理山水、人物等比例关系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魏、晋以来的绘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实践,这一点在《游春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北京瞬间(2126):黄宾虹《写江山远近之势》

 

北京瞬间(2126):黄宾虹《写江山远近之势》
北京瞬间(2126):黄宾虹《写江山远近之势》
北京瞬间(2126):黄宾虹《写江山远近之势》
北京瞬间(2126):黄宾虹《写江山远近之势》

北京瞬间(2126):黄宾虹《写江山远近之势》

写江山远近之势

黄宾虹

88.5×38.5厘米

纸本设色1947年

北京瞬间(2126):黄宾虹《写江山远近之势》

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

中国美术馆网站资料: 

黄宾虹1865-1955年,名质,字朴存,亦作朴丞,号村,别署予向、虹庐,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室名滨虹草堂。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早年支持康、梁维新,拥护辛亥革命, 辗转于金华、杭州、歙县、扬州、芜湖、南京之间,学习古文化,兼习绘画、金石。1907年起居上海。曾与宣古愚合办宙合社,又创办艺观学会,参加海上题襟馆、烂漫社、中国画会、百川画会等艺术团体,并编辑《国粹学报》、《国画月刊》,主持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事编审和文物考证鉴定工作,以及美术编著和美术史研究,曾兼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文艺学院、暨南大学艺术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37年应邀赴北平审定故宫书画,并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闭门作画著述十年,积画多达万余件。1948年出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兼任北京民族美术研 究所所长。曾当选为华东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擅长中国画山水、美术史论、书法篆刻、诗歌等。传世作品《山水卷》等藏于故宫博物院,《蜀江归舟图》藏于上海博物馆,《焦墨山水》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九子山》等藏于中国美术馆。出版有《黄宾虹纪游画册》、《黄宾虹山水画册》、《黄宾虹山水画集》、《黄宾虹写生画册》、《黄宾虹山水写生画册》和《黄宾虹画集》等画册多种。 编著有《美术丛书》及《神州大观》、《神州国光集》、《中国名画集》等。黄宾虹早年拜访郑珊、陈若木等人为师,其早期山水是从摹古入手的,他曾说:“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这正是他学画的过程。黄宾虹早期皴法多为披麻,用力处笔笔分明,越早的作品,越有明人枯硬风格。在60岁以前,他的画笔是内敛、中规中矩甚至小心翼翼, 仅以雅正为归。他沉潜于传统,遍临诸家,在临习宋元绘画过程中,有意规避清“四王”僵硬的绘画弊端,而汲取明人如吴门、新安、金陵诸画派的笔墨技法,强调 线条,更注意用笔的松秀灵动,其画风以简淡为基调。这一阶段的作品风格淡宕、隽雅、秀丽,美术史界称之为“白宾虹”黄宾虹游历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进入“师造化”、“师自然”阶段,游巴蜀之地时的“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便是黄宾虹画法转变的契机。在笔墨技法上选择了范宽、李唐等质实、刚性的用笔,用宋人层层积染的方法,着力构筑浑穆深邃、滋润淋漓的风格已显现从“白宾虹”向“黑宾虹”的转变。在总结前人用笔用墨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对笔墨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五笔七墨”,所谓五笔即平、圆、留、重、变;七墨为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在黄宾虹晚年时期所作山水画中,笔法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华飞动,以“黑、密、厚、重”为最突出的特点。其意境清远而深邃,去尽斧凿雕琢之迹,大趣拂拂,令观画者为之动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