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026):宋佚名松下抚琴图(胤祥七子弘晓藏品)

标签:
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松下抚琴图宋佚名爱新觉罗·胤祥 |
分类: 北京瞬间汉唐宋书画 |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展览,看宋佚名《松下抚琴图》。
这个展览是我看画展的经历中,不愿意遗漏任何一件作品的第一次。
展览注释文字记载,《松下抚琴图》鉴藏印为怡亲王宝(朱文),明善宝堂览书画印记(朱文)。《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专家不同意见:启功:真,戴进。徐邦达:元末明初。谢稚柳:搞得不好为南宋到元初画。【按】风格不下于戴进,比戴进要早,也可到元代,但稍薄。
怡亲王即爱新觉罗·弘晓(1722-1778年),胤祥第七子。雍正八年(1730年)世袭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年),在雍正即位前后兄弟血雨腥风中最为善终的一位,可参见《北京瞬间(1497):雍正和他的兄弟们》、《北京瞬间(877):校尉胡同怡亲王府的位置》、《北京瞬间(580):朝阳门内大街孚王府》。
人民网引2017年5月15日北京日报《珍稀宋画领衔,再现千年画史》摘录:
展览第一次系统展出了北京画院收藏的古代绘画作品。作为中国古代绘画巅峰的宋画,其全球存世量也不过两千件。这次北京画院一口气展出了三件——《松下抚琴图》《三阳开泰》《豳风七月》。明清绘画多一些,展品在十件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展没有选择哪怕一位在世艺术家的作品。王明明解释,之所以“厚古薄今”,是因为他觉得当下的艺术家还不具有话语权,“站在历史的角度回顾经典,才是此次纪念的意义所在。”
与《松下抚琴图》不同,另两幅宋代绘画《豳风七月》、《三阳开泰》没有标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专家意见,只是在作者的名字后面分别加了“款”字。
古画区光线暗,画面本身也暗,正面拍摄会留下人影,只好侧面拍了两张。不过,北京画院允许不用闪光灯拍照已经很好,可以留下自己的独特记忆。
松下抚琴图
宋,佚名
绢本墨笔
纵一百六四厘米,横九十厘米
无款署,无钤印
松下抚琴图
宋,佚名
绢本墨笔
纵一百六四厘米,横九十厘米
无款署,无钤印
北京画院美术馆微信展厅图片
北京日报报道截图
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