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40):夏尔·埃米尔·雅克《牧羊》

标签:
牧羊夏尔·埃米尔·雅克charlesemilejacque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巴比松画派 |
分类: 芝加哥印象和看世界 |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1800-1980)-法国圣艾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作品”展览,看夏尔·埃米尔·雅克《牧羊》。
展览注释文字介绍:1847年,雅克结识了让-弗朗索瓦·米勒,两位画家就此结下漫长的友谊。1849年,为逃避霍乱,两人搬到了巴比松,这里是艺术家活跃的聚集地。雅克逝于1894年,是巴比松画派最后一位画家。
受到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19世纪初期英国风景画的影响,19世纪的法国画家们探索出一种感知自然的新方式。写实主义者逐渐从意大利古典主义转向自身周围的环境,他们在创作中尽可能地接近自然。正如古斯塔夫·库尔贝所说,“自然的美胜于艺术家能想到的一切”。作为对工业化及法国自然景观再发现的回应,古老宏伟的森林成为备受青睐的主题。一些艺术家离开巴黎并将自己的工作室安置在枫丹白露的森林里,巴比松镇由此成为活跃的艺术阵地,让-巴蒂斯•卡米耶·柯罗、夏尔-弗朗索瓦·杜比尼、让-弗朗索瓦·米勒和泰奥多尔·卢梭在这里聚集并成立了风景画家的“巴比松画派”。1825至1875年间,世界各地渴望研究自然的艺术家也纷纷加入其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网站《来清华艺术博物馆领略180年间西方现代绘画之路》(王兆、垚梦、肖非))
牧羊,Sheep
夏尔·埃米尔·雅克(法国,1813-1894年)
Charles
创作于19世纪
布面油画
80×65厘米
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1800-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