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772):春秋蟠螭纹编镈

标签:
保利艺术博物馆春秋时期蟠螭纹编镈历史文化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保利艺术博物馆,看春秋时期蟠螭纹编镈。
199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救回“国之重器”,国企古道热肠》(蒋文)摘录:
保存完好的春秋时期礼器—蟠虺纹编鎛上饰蟠虺纹、蟠螭纹、蟠龙纹等细密的纹样,装饰十分精致。马承源、李学勤、王子初等专家均给这套鎛钟以高度评价,认定它应为国家珍贵文物。这个时期的蟠螭纹鼓座,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院长李伯谦认定为春秋晚期晋国公室的遗物,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光明网引1999年7月19日光明日报《保利集团斥资抢救先秦文物戎生编钟等鉴定为文物珍品》(危兆盖)摘录:
蟠螭纹编镈一套共4件,通高36-45厘米不等。通体覆盖一层薄薄的绿锈,色泽诱人,可见保存完好。在对这套编镈的形制、纹饰、造型和音梁结构等多方面的鉴定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王子初研究员认为,该器的制作年代在春秋晚期,其性质是按实用乐器制作的礼器。参与鉴定的专家认为该器铜胎质量上乘,造型优美,纹饰生动,是春秋时期同类器物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可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蟠螭纹编镈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