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三国(60):白纸坊东街明关帝庙的位置

标签:
白纸坊东街万寿西宫关帝庙奚啸伯历史 |
分类: 寻访三国和古人 |
西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万寿公园介绍,其原址为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的关帝庙。
万寿西宫和万寿东宫共同组成万寿宫。
万寿公园为万寿西宫,内有复建的古建,和古碑文物。
中国经济网引北京晚报《万寿宫及其传说》(贾肇宝):
万寿宫坐落在宣武区白纸坊东街,盆儿胡同西侧,半步桥路北,即现在的万寿公园。
据史料《京师坊巷志稿》记载:万寿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名曰:宏仁万寿宫,为道教式建筑。万寿宫分东西两院。
东院在盆儿胡同东侧,叫万寿东宫。宫院内设有文昌殿,殿中供奉着文昌神像(文昌又名“文曲星”,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是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旧时宣武区南部会馆较多,各地上京赶考的举子们常到万寿宫进香,求拜文曲星君,期盼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好一派香火旺盛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长,到了清乾隆时期,万寿宫“遗址仅存,无椽矣”。可士人仍将原址呼为万寿东宫。距东宫以西四百余步之遥便是万寿西宫,宫院内有两座神殿,分别是关帝殿和吕祖殿,在现万寿公园内的土山上。
万寿西宫几经变迁,到了清末,成了蒙古旗贵族“奚公子”的家庙。说到“奚公子”恐怕有很多人不知道,而提起他儿子却遐迩闻名,他就是名冠菊坛,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到了民国,奚氏家道中落,将家庙万寿西宫租给了以赶大车运黄土为生的赵德山与赵世海父子。据附近的老人讲,万寿西宫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故事。相传在晚清同治年间,一次,年轻的同治皇帝微服到南苑猎场出游,回宫的道上途经南城半步桥一带,时值仲夏,天气十分炎热,主仆们倍感口渴,见眼前一片菜地,有父女俩在那里打水浇菜园子,同治帝与侍从前去寻水,菜园女从桶里舀了瓢水递给了同治主仆。
复建古建,白纸坊东街甲29号
古碑等文物,白纸坊东街甲29号
万寿公园
白纸坊东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