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670):羊皮市胡同明普恩寺

(2017-04-23 17:49:17)
标签:

普恩寺

羊皮市胡同

西四南大街

大酱坊胡同

成化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普恩寺位于西城区羊皮市胡同7号。

西城区普查登记文物(2013年)。

东羊皮市胡同西走向,西起西四南大街,东止大酱坊胡同,因为胡同内有羊皮市场,清代称羊皮市,1965年定名羊皮市胡同

普恩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

到现场看,羊皮市胡同7号在5号和3号之间,有点疑问。后来发现,5号西侧向北有一个岔口,普查登记文物的牌子挂在岔口段的门上。现状为大杂院。

新华网引2015年5月6日北京晚报《北京西四大杂院现状:推个自行车 绝对是单行道》摘录:

隔着西四南大街,护国关帝庙东南方向约六七百米,已经95岁的芦玉兰住在大杂院里。大杂院西口的墙上挂着一块牌子,“北京市西城区普查登记文物普恩寺”。

羊皮市胡同7号院或许不是严格意义上老北京口中的大杂院。院子西边,几间民房正在施工,工人们在已经拆得只剩外墙的“房子”里进进出出,用手推车不停地往院子外运废料。好在芦老太太家离这里直线距离二三十米远,翻盖房子的嘈杂根本传不进她家的窗户。从院子西口进院,顺着各家房前、屋后的空地形成的小路,拐几次弯,就到了芦老太太家门口的小路前。这一路要走过几乎是全院面积最大的一片后墙,墙南面是住家,墙北面30几个电表箱东西向一字排开。沿路经过三五户人家,各自修了院门,望进去大多是老房子老窗棂以及或多或少的杂物。“有几个电表箱就有几家儿。”芦老太太的女儿王英(化名)抬手指指旁边的灰色房子,墙上挂着17个电表箱。不光是施工的嘈杂声,事实上,即便是阳光也进不了芦老太太的小房。小房门口朝南开,进门是厨房,长约三米,宽约一米,锅碗瓢盆、煤气灶、切菜板,凡是属于厨房里的物件,都挤在这个空间里。再往里,才是芦老太太的小屋,一张1.5米的双人床,一个旧衣柜,一个小立柜,一张小桌,剩下的空间只够再放一张吃饭用的圆桌。小房唯一的窗户开在北墙上,仅一张晚报大小。“窗户外头一米就是人家的后墙,前头一米也是别人家的后墙,上哪儿采光去?”1959年,芦老太太离开河北香河老家,来到这间小房,跟已经在这里居住了6年的丈夫团聚,并定居下来。半个多世纪过去,她曾在汽车修理厂工作的丈夫早已作古。为了照顾老母亲,儿女们轮流来小房陪住,“一人一个月”。这个月刚好是女儿王英来。一进屋,便能感觉到明显的潮湿阴冷。“这儿整片都是大鼓包。”王英指着小房东墙根,因受潮而鼓起的盘子大小的墙皮破了一块。至今,王英还记得自己十几岁时第一次被母亲带进这间小屋,“我们家仨孩子,这小屋不够睡,当时的床比现在高点儿,我跟我哥哥、弟弟晚上睡觉都是在床底下。”而现在,家里的小辈儿们来看芦老太太,“都待不住,屋小,他们说喘不过气来”。也正因此,每次看护芦老太太,儿女们总是只能来一个人,“再多一个就住不下了。”床下面放着三个小圆凳支撑,“木板是人家搭鸽子窝用剩下的”。

北京瞬间(1670):羊皮市胡同明普恩寺北京瞬间(1670):羊皮市胡同明普恩寺北京瞬间(1670):羊皮市胡同明普恩寺北京瞬间(1670):羊皮市胡同明普恩寺羊皮市胡同7号

北京瞬间(1670):羊皮市胡同明普恩寺

羊皮市胡同7号

北京瞬间(1670):羊皮市胡同明普恩寺北京瞬间(1670):羊皮市胡同明普恩寺北京瞬间(1670):羊皮市胡同明普恩寺北京瞬间(1670):羊皮市胡同明普恩寺

羊皮市胡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