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2017-05-19 08:00:57)
标签:

神机营衙门

煤渣胡同

海军衙门

人民日报

法政学堂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清神机营衙门位置在东城区煤渣胡同3号。老门牌号为煤渣胡同2号。

附一段关于北京门牌号变化规律的记述:上世纪50年代时的门牌排列,是从胡同东口北侧第一个院落起,1、2、3、4、5顺序排,至西口折返,从胡同南侧再接序排列至东口。以后改变模式,从东口起,北侧1、3、5号,南侧2、4、6号,分着排列,煤渣胡同这个院落就从2号变成了3号。

煤渣胡同北侧最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督教中华圣经会北京分会旧址(建于1911年),门开在东单北大街,门牌号为东单北大街21号。东头煤渣胡同1号和西头煤渣胡同13、15号是老房子模样,中间都已经是高楼。煤渣胡同南侧全是协和医院的新建房。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煤渣胡同3号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煤渣胡同5号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煤渣胡同13号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煤渣胡同15号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东单北大街21号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北京瞬间(1750):煤渣胡同清神机营衙门的位置

煤渣胡同

2014年8月28日北京晚报《甲午京城遗迹了无痕》摘录:

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立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于兵部之外的海军部。中法甲申战争失利后,为了组织、指挥全国的海军,清政府在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没想到存在了不到10年,海军衙门就被奏请裁撤。1895年初,当刘公岛失陷二十余天之后,海军衙门并未筹划重振海军,而是上奏“岛舰失陷,时局艰危,衙门暂无待办要件,拟请……暂行裁撤,以节经费。”在海军衙门设立之初,并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甚至没有独立的印信和独立的办公人员,主要依附于神机营。周馥在《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中记载,“若待另建衍署, 恐需时日。查神机营署内尚有空闲房间,稍为修葺,可教办公,名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朝末年神机营的位置,根据清末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载,“神机营署,在煤炸胡同”。煤炸胡同,也就是现在的煤渣胡同,在协和医院的北侧。

在煤渣胡同3号院的门前,记者看到了一块已经斑驳的牌子。牌子是由东城区地名办公室在1993年设立的,上面写着“明属澄清坊,属煤炸胡同,清光绪时改称煤渣胡同,沿用至今。清朝这里设有神机营衙门。”如此看来,当年依附于神机营设立的海军衙门,也就在煤渣胡同3号院的位置了。历史学者姜鸣曾认为,海军衙门的旧址就在王府半岛酒店的位置。该酒店,刚好就在3号院的北墙以北。

经历了民国、日伪时期的战乱,解放后,这里被人民日报社接管。现在的煤渣胡同3号院,早已改建成了一栋5层的居民楼,门口一名年轻的保安员值守,对于这里曾经的历史一无所知。这栋灰色的居民楼,住着人民日报社的一些老干部。楼内的居民,最多只知道解放初期人民日报在此办公的历史。对于曾经统领全国水师的海军衙门,并不知晓。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满怀愤慨,曾经写下一首《海军衙门歌》,其中有这样几句:大东沟中炮声死,旅顺口外逃舟驶。刘公岛上降幡起,中人痛哭东人喜。旁有西人竞嗷訾,中国海军竟如此。衙门主者伊何人,万死何辞对天子。

2016年3月5日北晚新视角《盘点北京那些将要逝去的胡同》:

和多数街道门牌号的规律差不多,煤渣胡同的门牌号排列,路北是单号,路南为双号,由东向西,数字递进。

3号院守着1号院在路北,清咸丰十一年在这里设立的神机营衙门,选八旗精锐一万五千人配备步枪,由恭亲王奕沂率领,负责守卫紫禁城和三海,并扈从皇帝巡行。光绪末年,神机营旧址办起了“法政学堂”,袁世凯上台后又变为招待所,曾接待过孙中山派来的蔡元培、宋教仁等组成的专使团。临解放时国民党在北平办的英文报纸《时事日报》设置在这里。解放后,这里成了《人民日报》的宿舍。可别小瞧了这个宿舍,里面住过许多知名的大人物,像张磐石、安岗、范长江、邓拓、贺敬之、李庄、华君武等。当时这个院有仨三个跨院,里面有图书馆、大会议室和礼堂,能容数百人开会、看电影。1964年,院子里平房拆了,建起座五层楼,就再也没有四合院的韵味了。

2010年3月25日晶报《再难寻煤渣胡同》(李平):

按现在的实际情况,煤渣胡同不长也不宽,东口开在米市大街,西口可望新东安市场,真正一条小胡同,而清末却有相当煊赫的名声,就因为神机营衙门设在此地。据《顺天府志》记载:“煤渣胡同,渣亦作炸,神机营衙门在焉。又神机营衙门,咸丰十一年建。特派亲王佩带印钥,总理事务。……每年两季拨队前往南苑扎营操演。”这是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时,有感于旗人军队的衰落,在几乎名存实亡的健锐营、火器营、善扑营之外,新组建的八旗劲旅,将弁兵卒达一万五千人,不过除了名字起得好听而外,每年仅有两次劳民伤财的所谓操练,实际一无用处。神机营衙门设在煤渣胡同,证明这里具备内城枢要方位、房屋要好要多、院落要大要雅等基本条件。清末震钧所著的《天咫偶闻》一书,对神机营衙门有很具体的描述。他的一位也做高官的世交就住家在煤渣胡同,恰与神机营衙门为邻,震钧写其“戏署门云:门迎凤阕高轩过;宅傍驹营天马来。”不知以其为荣耀还是为戏谑。新中国成立时,煤渣胡同南北两侧多是平房四合院,除3号院系国民党办的报纸,为人民日报社接收使用外,5号院原本也是多重多进的四合院,解放前是傅作义北平绥靖公署所辖国民党守军最大的被服厂,因此被解放军接管,后来改为宿舍使用,直至1976年大地震后,也被拆毁,建起了高12层的住宅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