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2017-04-04 18:54:29)
标签:

乾隆

淑春园

未名湖石舫

圆明园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把与圆明园旁的淑春园赏给宠臣和珅。淑春园的位置,大致在今未名湖及周边。湖边的石舫是仅存的淑春园遗物,也是和珅罪名之一。

看资料,查抄淑春园的是定亲王绵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

石舫不远处有四条石屏,刻有诗文“画舫平临苹岸阔,飞楼俯瞰柳荫多,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石屏由圆明园移来,诗中“”非未名湖边的石舫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未名湖石舫,淑春园遗物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未名湖石舫,淑春园遗物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瞬间(1626):北京大学清和珅故居淑春园的位置

未名湖及周边,淑春园的位置

北京大学网站《淑春园:和珅别墅的前世今生》(殷晴陈薇)摘录:

淑春园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辟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清《会典事例》中提到:“乾隆二十八年,奏准圆明园所交淑春园并北楼门外等处水田……”可见,至晚在乾隆中叶以前,这个园子就已经存在了。然而,此时的淑春园,基本算不上是个“园林”,仅仅是个大水田。淑春园的美丽时刻,直到和珅成为它的新主人才真正开始。和珅的府第是今天恭王府的前身,而淑春园是他的别墅。乾隆四十九年,和珅出任大学士后,乾隆将圆明园附近的淑春园赐予和珅。因乾隆皇帝常在圆明园临朝听政,为随时应付皇帝的召见,和珅便经常居住在淑春园中,并将这个曾经是稻田的园子建设得富丽堂皇,花团锦簇,成为当时冠绝京城的私人园林。清末曾有人填词回顾它当年繁盛时的情景:“一径四山合,上相旧园庭,绕山十二里,烟草为谁青。昔日花堆锦绣,今日龛余香火(园有花神庙),忏悔付园丁。绿野一弹指,宾客久飘零。坏墙下是绮阁,是云屏,朱楼半卸,晓钟催不起娉婷(园中有楼,向贮一自鸣钟,极巨,晨鸣则群姬理妆)。谁弄扁舟一笛,斗把卅余年外,绮梦总吹醒。悟彻人间世,渔唱合长听。”从这首词中,可以大致了解出当时园子的规模与布置:被四面小山包围的淑春园,周长十二、三里。园内芳草依依,柳枝飘摇,一派北国江南景色。园中有一大湖,湖畔是一座当时可被视为稀世珍宝的自鸣钟。世所流传的查抄和珅家产的清单中记载:淑春园中共有楼台64座,四角楼更楼12座,更夫120名。还有奉命查抄和珅家的奏折称:全园房屋1003间,游廊楼亭357间。可见淑春园规模之大。和珅经营淑春园,不仅求规模,还追求气势的恢宏。“宠任冠朝列”的他,竟大胆至仿照圆明园的建筑来布置淑春园。后人斌良在《游故相园感题》一诗中,有两句说:“缤纷珂繖驰中禁,壮丽楼台拟上林”,诗中注曰:“园中楼阁均仿圆明园内规模建造。”而这一明显逾制的行为,则为和珅的猝然获罪埋下了伏笔。石舫送毕业生是每个夏天燕园中都会出现的感人一幕。这条俗称“不系舟”的永远不沉之石船,静默地伏在未名湖湖心岛东侧,成为北大校园一景。如果石舫会说话,它不仅会讲出一届届毕业生们或快乐或忧伤的心情故事,还可以告诉我们淑春园这座饱经沧桑的园子的兴衰过程“画舫平临蘋岸阔,飞楼俯映柳荫多。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这首刻在未名湖北岸石屏上的诗,总会让人自然地联想起石舫以及未名湖一带的美景。事实上,这四条石屏是从附近荒芜的圆明园中移来的,屏风中的四句诗,也并非特为未名湖与石舫所作。能够将未名湖景形容的如此贴切,看似是天作之合,其实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石舫并非淑春园所特有。在圆明园和颐和园中,都有这样的石舫。三者虽然身处异地,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命运: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颐和园和淑春园也遭殃及,三处的石舫均被烧得只剩下了基座。今天,我们能够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中看到一条经过修缮的石舫—清宴舫。这座以花砖和彩色玻璃装饰的二层洋楼式船舱,是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的加工之作。通过它,我们可以大致想象出未名湖中的石舫在未被烧毁时的模样。而这只清宴舫的底座,则是乾隆年间的旧物,也是今日未名湖中石舫的仿造对象。和珅在淑春园中安置石舫,或许是希望他宠臣的地位永远安稳,或许仅仅是为了点缀。但无论原因如何,石舫一类的东西在封建时代是决非皇家之外的人可以享用的。淑春园中的逾制建造,不仅仅只有石舫。嘉庆帝下诏处死和珅时,共列下二十条大罪,其中第十三款即为:“将和珅家产查抄……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这个完全仿照圆明园中的“瑶台蓬岛”设计的小岛小岛,便是今天未名湖中的湖心岛。然而,经过了两百多年,昔日和珅湖心岛上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即使是燕京大学时期建在这个小岛上的有地下室的小亭子“岛庭”,今日也已经不复存在。历史留给我们的与湖心岛相关的资料,只有光绪帝的生父奕訢游览淑春园后为它所做的一首诗:

杰阁凌云久渺茫,邱墟宛峙水中央。

敝垣腾础踪犹识,斩棘披榛兴亦狂。

未觌蓬瀛仙万里,已成缧绁法三章。

从来蜃气惊涛幻,每断风帆过客肠。 

这首诗大致告诉了我们湖心岛当年的模样。然而,诗的末尾所表现出的悲伤没落、虚无缥缈的哀愁,却是今日游玩于石舫和湖心岛上的我们所难以理解的。

腾讯网引2014年4月10日时代周报《学者考证“大老虎”和珅家产之谜:抄家清单明显注水》摘录: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89岁高龄的清高宗乾隆死了。五天之后,江南道监察御史广兴、兵科给事中广泰、吏科给事中王念孙等人参奏乾隆帝宠臣大学士和珅“弄权舞弊,僭妄不法”。嘉庆帝不顾“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古训,下令革去和珅的职务,拿交刑部下狱治罪,正月初九,嘉庆命查抄其家产。具体分工是八王爷(仪亲王永璇)、七额驸(拉旺多尔济)、大学士刘墉、王杰、董诰等人讯问;十一王爷(成亲王永瑆)、庆桂、盛住(乾隆的大舅子,曾做过杭州织造)查抄和珅住宅;绵二爷(定亲王绵宁,即道光帝)查抄和珅在海淀的花园(淑春园);热河总管书鲁、姚良查抄在承德的寓所;绵懿、特清额等人查抄和珅在蓟州的坟茔。正月十一日向大臣公布了查抄和珅家的初步情况,并让内阁及督抚大臣议和珅之罪。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嘉庆帝一边奔忙于太上皇国丧,一边又传出一道谕书,公布和珅罪状,其中有数条是其家产的查抄情况:“……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蓟州坟茔居然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珅陵’之称,其大罪十四……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其大罪十八。附近通州蓟州地方均有当铺钱店,查计资本又不下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嘉庆帝谕书一经公布,诸大臣纷纷奏称和珅“丧尽天良,非复人类”,“贪黩放荡,真一无耻小人”,“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请依大逆律凌迟处死”。正月十八日,内阁、九卿、文武大臣等拟定和珅按“大逆”罪凌迟处死,嘉庆帝批示说“姑且念其曾经当过首辅大臣,免于弃市,恩赐自尽”。当天晚上,受乾隆宠爱三十余年、权倾天下十一年的和珅在行刑官员的监视下用白帛上吊自尽。

和珅被拿办之后,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记载和珅家产的野史笔记资料很多,但是具体有多少财富,有不同的说法。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和珅犯罪全案档》中记录的抄家清单进行了简单整理:一、房地产类:正屋共78间;东屋共38间;西屋33间;东西侧房共52间;徽式房一所,共62间;花园一座,楼台42所;钦赐花园一座,亭台64所;四角更楼12座(更夫120名);堆子房72间(档子兵180名);杂房60余间。这里所说的“钦赐花园”是位于圆明园南边的淑春园,后来成为燕京大学的一部分。如今北大未名湖岸边有一艘石舫,就是当年淑春园的遗存。而“正屋一所、东屋一所、西屋一所”即恭王府的前身。还有当铺75座(本银3000万两);银号42座(本银40万两);古玩铺15座(本银30万两);地亩8000余顷(估银800万两)。

关于“三山五园”,北京大学的由来“多少园”,各家说法不完全一样。北京晚报有一篇文章,我略加了一点标题,暂作为资料附后。

新华网引2013年8月26日北京晚报《北大清华校园原是明清皇家园林》(张宝贵)摘录:

一、明代
米万钟(1570-1628年)在今海淀区建勺园

二、康熙年间(1662-1722)

在勺园西侧清华园(李园)基础上建畅春园

建圆明园,又建绮春园万春园,成为圆明三园

乾隆年间1735-1795年,在勺园基础上建春熙园

又整理圆明园东的熙春园

成圆明五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春熙园、熙春园

北大的“燕园”,原是明代米万钟的“勺园”,又称“米园”。在《天府广记》中载:“海淀米太仆勺园,园仅有百亩。一望尽水,长堤大桥,幽亭曲榭……”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周围,便是当年勺园遗址。当时在勺园的西边也有一座著名的园林“清华园”。不过,这座清华园不是现清华大学的清华园,而是明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侯李伟的园子,故又名“李园”。清华园“占地十余亩,堂亭楼台俱全。水程十余里,乔木千计,竹万计,花亿万计……牡丹以千计,芍药以万计,京师第一名园也”。但到明末清初,勺园和清华园均毁于战火。

清康熙年间,康熙在海淀修建的清代第一座皇家园林畅春园,就是在清华园原址上修建的。康熙修建畅春园时,还在畅春园北的福海一带修建一小园“圆明园”,赐给四子雍亲王,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到清雍正年间,雍正大修并扩建圆明园,使圆明园有了三十景。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又在圆明园的东边修建了长春园,在两园的南边修建绮春园,也叫万春园,成为“圆明三园”,并使圆明园有了四十景,达到鼎盛时期。此后,乾隆皇帝又整修了圆明园南边的未名湖畔勺园,名叫“春熙园”(今北京大学处)。同时,还整修了圆明园东边的熙春园,又叫东园(今清华大学处)。使圆明园有“圆明五园”之称,即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春熙园、熙春园。

三、乾隆年间1735-1795年

勺园成为和珅的淑春园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把春熙园(即明代的“勺园”)赏给了大学士和珅。和珅在这里修建了“淑春园”,也有写为“漱春园”的。因和珅的家产富可敌国,所以淑春园修建得十分豪华,有京城第一私家园林之称。和珅又叫此园为“十笏园”。现在北大未名湖北的镜春园区,很多古老的四合院还是当年和珅淑春园的房屋,园内似仙岛的“孤屿”很似园明园中的“瑶台岛”,这也是和珅的罪行之一。尤其是园内的“临风待月楼”犹如天上楼阁,更是“越制”。楼内有一座巨大的自鸣钟,为洋人赠给乾隆的。乾隆赏给了他的爱女亦即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因和孝公主下嫁给了和珅的独子丰绅殷德,夫妇住在楼内。每天早晨自鸣钟响时,和孝公主起身,宫女为她梳妆。楼前有一巨石为园内一奇,在湖水内还建有巨大的石舫,现石舫的基座保存在未名湖西岸。这些景观多有文人墨客写诗赞颂。如清醇亲王奕譞为淑春园的“四大景”写有诗。《临风待月楼》诗:“相业负林泉,登临怅昔年。高楼悲去鹤,孤冢咽啼鹃。果仅耽风月,何由汙简编。主人迭零落,一倒幼云烟”。《石舫》诗:“余概模糊辨,轩楹慨劫灰。竟成填海物,不是济川材。渭水曾推毂,严陵尚钓台。临流一凭吊,蛰语动蒿莱”。《巨石》诗:“辇运千钧苦传邮,穷奢岂可倒风流。相公空慕封构笼,闲客非缘拜石留。移此补天原有用,学他反璞自无尤。即今屹立峥嵘势,似向沙河暗点头”。《孤屿》诗:“杰阁凌云久渺茫,邱墟宛峙水中央。敞垣腾础踪犹识,斩棘披榛兴亦狂。未觌蓬瀛仙万里,已成缧绁法三章。从来蜃气惊涛幻,每断风帆过客肠”。

四、嘉庆年间1796-1820年

淑春园分为鸣鹤园和镜春园

嘉庆七年,和珅被处死,淑春园分为两部分,西部为嘉庆五子惠亲王绵愉的花园名叫“鸣鹤园”,面积较大,现已无存,但和珅时的花神庙,一些四合院遗址仍在。现北大西校门就是当年鸣鹤园的宫门。宫门上的匾额“北京大学”四字为毛泽东主席题写。淑春园的东北部改为嘉庆四女固伦庄静公主的“镜春园”,故人们俗称庄静公主为镜春公主。镜春园面积比鸣鹤园小,园的宫门为三间门楹,在今未名湖东南。门里以假山为屏,园里为多重的大四合院。房屋为宫殿式建筑,临风待月楼仍为主楼。因“有木方为园”,故园内松柏参天,槐柳夹道,百花争艳。尤以牡丹取胜。在为和珅的淑春园时,这里的牡丹就名冠海淀。现在北大西门里未名湖北一带还叫“镜春园”,园南的大道叫“镜春路”。镜春园也是北大校园内现存的唯一一处古建群。镜春园内的古建有一部分已复修,仍为古香古色的古典园林建筑,大部分还保存原状,有的四合院还是和珅淑春园时的建筑。光绪年间,在镜春园和鸣鹤园两园之间又修建了朗润园(又名春和园,原为鸣鹤园的一部分,是慈禧赐给恭亲王奕訢的花园)。此后,三园渐成废园。1911年,美国基督教会从清室后裔醇亲王的后人载涛手中买下废园,建立“燕京大学”。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并,北京大学从城里东城沙滩的北大红楼搬迁到“燕园”。

五、蔚秀园承泽园

在未名湖畔还有两座皇家园林。这两座园子,也是慈禧在颐和园时,为诏见方便而赐给醇亲王奕譞的。一座是“蔚秀园”,最早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在今北大西门外对面,现为北大的师生宿舍。在蔚秀园的北边有一座承泽园,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先为康熙之子果亲王允礼的花园,到光绪年间为摄政王载沣(奕譞之子、光绪之父)的花园。蔚秀园的南边原康熙的畅春园处仍叫“畅春园”。畅春园的西花园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修建,现在仍有遗迹。

六、道光年间(1821-1851年

将熙春园分成西、东两园,西园近春园,东园仍名熙春园

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原是清乾隆年间修建的熙春园。清道光年间,道光皇帝将熙春圆分成西、东两园,西园名近春园,赐给了四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东园还叫熙春园,赐给了五子奕誴。近春园(学校西大门里)在道光、咸丰年间主要有两组建筑,湖水南边的一组叫前所,位于今清华大学游泳池北岸,大宫门为三楹,院内为多重大四合院。其中主院的正房名“尊行斋”,南堂名“环碧堂”、东厢房为“藻德居”,西厢房为“花韵选”。后所在湖中的岛上,大宫门为三间,宫门内院落宽阔,东西各有游廊八间。院中植古松十余株,古松盘曲如虬,浓荫遮地。后所的正厅名“嘉董斋”,后厅的名字为“临漪榭”。在院内广植名贵的花木,如牡丹、玉兰等。奕詝即位后,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并亲题匾额。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近春园因紧邻圆明园,故而也被焚毁。在修建清华学堂时,园子仍是废墟,故一直叫“荒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