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637):方砖厂胡同清洪承畴宅第的范围

标签:
洪承畴南锣鼓巷方砖厂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洪承畴北京宅第位于东城区南锣鼓巷59号、东城区东晓市街203号,参见《北京瞬间(467):南锣鼓巷明洪承畴宅》、《北京瞬间(1127):东晓市街明末清初洪承畴洪庄原址》。
据介绍,南锣鼓巷59号是洪承畴祠堂的位置,洪承畴宅第要远远大于此范围。
数字东城网站介绍,洪承畴曾住与南锣鼓巷59号相距很近的方砖厂胡同。民国时期《燕京访古录》:“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地安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府已废,惟府门外之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子孙。”
综合来看,在什刹海东侧洪承畴宅第东西位置是:东为南锣鼓巷,西为南下洼子胡同,大门开在南下洼子胡同与方砖厂胡同交叉的位置。南北可能的范围是:南为沙井胡同,北为黑芝麻胡同。
数字东城网站资料:方砖厂胡同,鼓楼东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南下洼子胡同,西止地安门外大街,南与豆角胡同、帽儿胡同相通,北与辛安里、小厂胡同相通。全长313米,宽7米,沥青路面。方砖厂胡同,明代属昭回靖恭坊,称方砖厂,因此地为生产储存皇宫所用大方砖而得名。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方砖厂胡同,宣统时称方砖厂。民国沿称。1949年后称方砖厂胡同。方砖厂胡同北侧有一支巷称香厂,讹称厢厂,现已并入方砖厂胡同。据载,明洪承畴曾住方砖厂胡同。71、73号原为清朝一管银库官所居,绰号银王家。现胡同内有中华国画社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南锣鼓巷,洪承畴宅第东侧
南锣鼓巷59号,标注为洪承畴宅的房间
南锣鼓巷59号(图片来源:东华流韵网站)
南下洼子胡同,洪承畴宅第西侧
南下洼子胡同与方砖厂胡同交叉的位置
洪承畴宅第大门有两铁狮处
南下洼子胡同与方砖厂胡同交叉的位置正对着的门
门牌号南下洼子胡同5号
沙井胡同,洪承畴宅第南侧
黑芝麻胡同,洪承畴宅第北侧
位置图
搜狐网引2011年9月7日北京青年报《前朝权贵奢华成往事》摘录:
在南锣鼓巷59号,昔日的洪承畴府邸尚存三间祠堂。
南锣鼓巷59号,是一座不显眼的小门楼,然而挂在小门楼旁边同样不显眼的一块说明牌,却告诉人们这里是洪承畴府邸的一部分,安装在门口的一对青石门墩是从此院出土的,院内还有当年洪府祠堂遗留的三间房屋。
洪承畴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24岁时考中进士,十余年后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参政,是从三品的道员。后来崇祯皇帝赏识洪承畴的军事才干,派他去镇压起义军,逐步提升至巡抚、总督等要职。《清史稿》记述,洪承畴的部下俘获了闯王高迎祥,又将继任的闯王李自成打得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从此洪承畴被誉为文武全才的重臣。崇祯十四年(1641年),洪承畴率领吴三桂等八个总兵官共十三万兵马救援锦州。面对实力强大的清军,洪承畴本想结营固守避免决战,不料生性急躁多疑的崇祯皇帝却派人前来督战,洪承畴被迫进军,损兵折将五万余人,只好退守锦州城外十八里的松山城。半年以后,清军攻占松山城,洪承畴被俘投降清朝。由于在松山城兵败被俘的将领多数拒降被杀,崇祯皇帝误认为洪承畴也已为国殉难,就在都门之外为洪承畴设立了祭坛。北京正阳门的瓮城里原有两座小庙,西为关帝庙,东为观音庙。相传崇祯皇帝为洪承畴设立的祭坛就在东边的小庙,意在让他与关公一样成为战神,守卫京城大门。后洪承畴降清的消息得到证实,朝廷才将东边的小庙改为观音庙。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尽,这天是1644年4月25日。到5月14日,多尔衮率清军出师征伐明朝时,洪承畴随行。5月18日,清军行至辽河才得知明朝已经灭亡,多尔衮询问进军方略时,洪承畴献计说,不如将进军的名义由征伐明朝改为征讨李自成,布告沿途各州县官员,凡开城投降者升官加级。洪承畴预测,“李自成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一旦闻我军至,必焚其宫殿府库,遁而西行”。6月6日清军占领北京城,7月4日多尔衮下令恢复了洪承畴原在明朝拥有的兵部尚书等官衔,让他佐理军机政务。
按位置推断现在的南锣鼓巷59号只是洪承畴府邸的后门。
洪承畴降清以后被编入镶黄旗汉军旗籍,他居住的地方在清朝正是镶黄旗辖区。民国时期的《燕京访古录》记述,“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地安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府已废,惟府门外之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子孙”。原来南锣鼓巷59号只是洪承畴府邸的后门,而正门位于方砖厂胡同东口的路东,那里现在是南北走向的南下洼子胡同,但是在清朝却叫作铁狮子胡同,显然是因为洪承畴府邸门前的两个铁狮子而得名。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又授予洪承畴“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官职,派他去坐镇江宁(南京),镇压和招降抗清武装。顺治十年(1653年),洪承畴又出任云南贵州等五省经略,率军征战西南。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以后,洪承畴保荐吴三桂镇守云南,自己因眼病发作,返回北京休养治疗。顺治十八年(1661年),69岁的洪承畴退休,被授予可以世袭四代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这只是正三品职衔,而他原本是一品大员。民国时期的史学家孟森说,洪承畴在攻占云南以后因畏惧汉奸骂名,不愿乘胜追击已经逃出境外的南明永历帝,于是借眼病为由要求回京休养,因此失去了清廷的信任,所以退休时所得封赏甚薄。洪承畴府邸的旧址西起南下洼子胡同,东至南锣鼓巷,北抵黑芝麻胡同,南达沙井胡同,占地范围很广,但是现在仅存祠堂的三间房屋,其他部分已经化为民居。昔日洪府门前的铁狮子和铁狮子胡同的名称,也都早已消失了。
也有分析说洪承畴宅第在方砖厂胡同路北的,说南锣鼓巷59号是洪承畴祠堂。
中国网《北京的名人故居》: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东城南锣鼓巷59号,被确认为洪承畴故居。笔者在采访时发现所谓故居不过是院内的三间北房。据院内居民介绍,宅子的大门原来在方砖厂胡同路北,门很壮观,门外有两个很大的铜狮子,院内的房原来很多,现在大部分都已改建。这三间北房,据说是清代早期建筑,原来是洪承畴的祠堂。洪承畴算是明清两代的“名人”,明末,崇祯皇帝调他总督蓟辽军务,保卫北京。1642年,他率20万大军与清军大战松山。全军覆没后,他被俘投降,被清朝政府任为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以后官至翰林弘文院大学士等要职。按他的地位,其府邸绝对不会只有眼下的这套院子。所以又有人推断南锣鼓巷一带平房,当年都属洪承畴的宅子。(摘自《坛根儿》刘一达著中国工人出版社,《文汇报》2002年4月8日)
方砖厂胡同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