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532):古诗词的四个层次

标签:
登高登高望北京唱和古诗词古诗词的四个层次 |
分类: 北京瞬间思考 |
晴天登高,看山峦起伏和城市轮廓。
想起近期很多关于古诗词的话题。有一个比赛,有一点点评,有不少人的关注,当然是好事。
关于古诗词,大约有这么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在山下,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的人流、车流,并不关心,偶尔能说两句,基本属于路人甲、路车乙。
第二个层次是进了森林公园门,在附近找了一间教室,学习、背诵诗词,背得好的还能有“接龙”的技巧。有网友点赞:才子!才女!有嘉宾博学点评。点评是基于今天大众的认识,可能和原作者初心已经貌合神离,或者大相径庭。原创点评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者,已成凤毛。
第三个层次是登上山顶,吟唱出自己的诗词,让后人来学习、背诵。
最高的层次是这山唱罢那山和,在巅峰能有理解的人唱和。古人给我们留下不少心灵唱和的诗篇。
现在最多仅仅是第二个层次的初级阶段。
近年来读过谁,包括侃侃而谈的嘉宾,写过一首能想起来的古体诗词?
说到唱和层次,想起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沁园春·雪》,那些依韵写的后续词最多只能叫“和”,远谈不上唱和。这以后很少有知名的唱和了。
实际上,第一个层次就很好。为什么每个人都一定要了解古诗词?
在第二个层次,将参赛、了解古诗词作为业余爱好也很好。
反过来讲,如果想要宣示自己在古诗词有所作为,一定要清醒直面自己所处的层次,有准确的判断,才能更好地做好当下,面对未来。
对其它领域,如有自己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手机和用别人芯片的手机,也是如此。
登高远眺,写下这段话。
登高望北京
登高望北京
登高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