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565):头发胡同京师通俗图书馆

标签:
头发胡同京师通俗图书馆鲁迅第一科科长国民政府教育部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这里是翰林院讲习馆旧址。191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创办京师通俗图书馆,鲁迅在教育部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是在鲁迅直接指导与支持下建成的。
2017年2月20日北京晚报《头发胡同中的京师通俗图书馆》:
头发胡同在新文化街南边,东西向,东起宣武门内大街,西至佟麟阁路。胡同长度不长,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代。金中都北城垣中的光泰门就在头发胡同东口与宣武门内大街交汇处。辽代保宁年间,一位来自四川,法号真如的和尚经多方化缘在头发胡同西端建了一座寺庙,并以和尚的法号名为真如寺。到了元代改称定力院,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庙。明代时,这座大庙山门前的胡同就叫真如寺胡同。后来为朝仪方便,将位于报国寺的象房搬到了真如寺南侧,并占据了寺院的一部分,真如寺的山门只好改成向北方。这可能是当时除西四当街庙外,北京仅有的一座面向北方的寺庙。不过它是不得已改之,而当街庙则是明英宗为讨好瓦剌部特意而为,不可同日而语。真如寺在明代曾重修两次,清代又修过一次。但清末逐渐荒废,现在寺址已无迹可考。清代时,在头发胡同西口路北曾设翰林院的讲习馆。191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创办京师通俗图书馆,馆址就选在原翰林院讲习馆旧址头发胡同22号。当时,鲁迅正在教育部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工作。京师通俗图书馆正是在鲁迅直接指导与支持下建成的。鲁迅在谈到建馆原则时曾指出:“通俗教育以启发一般人民普通必须之知识为主,故通俗图书馆之设,实关紧要。其中采集之图书,以人民所必须且易晓者为宜。”通俗图书馆正是遵循鲁迅先生这一原则,以收藏大众通俗读物为主。馆中藏有一千多种戏曲、小说,这些方面的藏书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京师图书馆。通俗图书馆馆址是一个大的四合院,南房为阅报室,北房为阅书室,后面是书库。通俗图书馆的建立不仅受到了广大市民和青年学生们的欢迎,许多学者也来此查阅资料。鲁迅先生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时,就曾多次到这里查阅有关资料。1926年京师通俗图书馆改称京师第二普通图书馆,1927年又与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合并,统称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上世纪50年代初,通俗图书馆内藏书由首都图书馆接管。
到现场看,头发胡同22号在,但不是《北京晚报》文章中说的西口路北(路北原则上应是单号),而是在东口路南,和文章中配图也不一样。可能22号是老门牌号,但2017年发表的文章可能还是至少要标注现在的门牌号才好。
还有一些文章也介绍京师通俗图书馆位于头发胡同西口路北。看西口路北像样的院子,从西向东有63、57、55号。
头发胡同22号
北京晚报报道截图
头发胡同63号
头发胡同57号
头发胡同55号
头发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