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516):太平桥大街清固尔玛浑贝子宅的位置

标签:
太平桥大街固尔玛浑辘轳把盛京将军岐元金融街核心区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冯其利《寻访京城清王府》在“显祖塔克世子孙”专题有《西城辘轳把的固尔玛浑宅》,介绍1989年冯去实地,固尔玛浑贝子宅在清末为盛京将军岐元宅。大门在辘轳把胡同25号死胡同的位置。路南太平桥小学是岐元家庙和花园(名“虽园”),南界直到天主堂(太平桥大街八十三号)。
按这个记载去找肯定没有办法找到。这不是冯其利写的不准确。冯文写于1995年。这以后辘轳把胡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金融街核心区。
又查了一些资料(看体例文风有一部分可能是冯文压缩的部分,因编辑说由原稿50多万字压缩到出版物20万字),特别是看了民国时期老地图,看到辘轳把、北沟沿、武定侯、扁担胡同等的位置,感觉固尔玛浑贝子宅的位置大体是:
东:太平桥大街(旧名北沟沿)
西:什锦坊街
南:什锦坊东街(大体辘轳把胡同的位置)
北:武定侯街东部(东部原为扁担胡同,后并入武定侯街)
这个区域的北部是福禄庵。
从老地图看,辘轳把胡同西头接孟端胡同东头。孟端胡同45号连同整条胡同,也和辘轳把胡同一样,在金融街建设中消失了。
城市建设有时需要拆除一些东西,不是每一件老建筑都需要保留,需要有一个平衡。但应当记录下来,不至散失。
记录变化中的北京。只是画风已改。
固尔玛浑贝子宅东侧位置
太平桥大街(旧名北沟沿)
固尔玛浑贝子宅西侧位置:什锦坊街
固尔玛浑贝子宅南侧位置
什锦坊东街(大体辘轳把胡同的位置)
固尔玛浑贝子宅北侧位置
武定侯街东侧(原扁担胡同位置)
固尔玛浑贝子宅位置地图
综合冯其利《寻访京城清王府》等资料记载:
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之前沙俄常常寻衅犯境,作恶多端。清政府除了不断致函沙皇予以谴责外,还做了反侵略的准备。康熙帝便曾“遣辅国公瓦三偕侍郎果丕,会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按治”。这里提到的辅国公瓦三是努尔哈赤三弟、追封庄亲王舒尔哈齐后裔、贝子固尔玛珲之孙。
固尔玛珲(1615-1681年)在清初是一员战将。他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九月十三日,因那年岁在乙卯,遂用“卯”字(即属相兔)作了他的名字,“卯”字满文音译即固尔玛珲(亦写作固尔玛洪、姑尔玛珲、顾尔玛珲、是满文译音不同写法)。崇德三年随多尔衮伐明,自京师入山西,复至济南,崇德四年(1639)以军功封辅国公。崇德五年其父贝勒阿敏获罪,固尔玛珲系未分家之子,被革爵并削除宗籍。顺治五年(1648年)以功复封辅国公,六年(1649年)晋封贝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十一日卒,享年六十七岁。《啸亭续录》卷四“京师王公府第”称:“贝子固尔玛珲宅在辘轳把胡同。”
固尔玛浑贝子宅在清末为盛京将军岐元宅。岐元为礼亲王府分支,相当于溥字辈,道光九年(1829)生人。光绪五年(1879)任盛京将军,七年(1881)调成都将军,光绪十七年(1891)卒,享年六十三岁。
岐元有子立方,大排行行八,曾任员外郎。辛亥革命后,岐宅衰败,因此有“停了辘轳干了畦(“岐”的同音字)”的说法。意思是说,依靠辘轳从井中汲水蓄水灌溉的田地,一旦停住了辘轳,田地失去灌溉,庄稼就活不成了。
辘轳把胡同东口在北沟沿(今太平桥大街)西侧,西口在什锦坊街南端。固尔玛浑宅北侧有福禄庵。
据胡同中的老住户回忆。辘轳把胡同19号的编译局大院,解放前曾为北京某警察局长住宅。17号院为河北省某县长的住宅,23号院主人是卖大烟的,院子北边有做粉条的粉房,后改为电信局职工宿舍。胡同南侧除西口部分为民宅外,其余为太平桥小学。太平桥小学原校址在二龙路,七十年代末迁至辘轳把胡同原岐元家庙和花园旧址。辘轳把胡同东口北侧为电信局宿舍楼。电信局宿舍八十年代初在太平桥大街51号院,51号院原为福禄庵(尼姑)旧址,八十年代中期电信局宿舍改建宿舍楼,将辘轳把胡同东口并入,宿舍楼为辘轳把胡同1号楼。进入二十一世纪因金融街建设,辘轳把胡同被拆除,原址现为公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