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418):前海西街清恭王府

标签:
恭王府前海西街和庆郡王府奕訢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恭王府位于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名称为恭王府及花园。
这以前,先后是和珅宅第、庆郡王府。听胡同游到此都讲和珅“秘闻”,实际上恭王府历史远不止此。一时没有找到在府内拍摄的照片,暂先把资料和府外图片存此。
恭王府
看恭王府网站资料:
恭王府历经了大清王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凡七代皇帝的统治,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和珅宅第
恭王府的前身为清代乾隆朝大学士和珅的宅第已经毫无疑义。这在故宫博物院著名的文物专家单士元先生1938年写的《恭王府沿革考略》一文里也已获得证实。关于宅第的建造年代,应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目前府邸内,和珅宅第时期代表性的建筑主要有两处:一为“嘉乐堂”,是现在府邸中路的最后一进正厅。由于和珅集有《嘉乐堂诗集》,当可推断出是和珅时之室名。另一个为“锡晋斋”,原名“庆宜堂”,源于乾隆所赐“庆颐良辅”匾额。锡晋斋是西路院落最后一进的正厅。此隔段式样是和珅家太监呼什图受和珅指使前往紫禁城宁寿宫画下图样仿造的,是明显的僭侈逾制,这也成为嘉庆皇帝赐死和珅的二十大罪之一。
庆郡王府
庆郡王永璘,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嘉庆皇帝的同母弟。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被封为郡王,是为庆郡王。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和珅被诛之后,嘉庆皇帝就把和珅之宅赏给了久已渴望此宅的庆郡王永璘。在永璘住进去之前,
恭亲王府
恭亲王名奕訢,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遵照宣宗(道光)遗旨,封奕訢为恭亲王。同年,将辅国将军奕劻的府邸赏给其居住。咸丰二年(1852年),奕訢迁入府邸。奕訢在迁入府邸之前,内务府在原庆郡王府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以便更符合亲王规制。府邸的中路轴线上有两进宫门,一宫门,即王府的大门,三开间,前有石狮一对;二宫门五开间,二门内就是中路正殿及东西配殿,这是王府最主要的建筑,只有逢重大节日、重大事件时方打开。由于府主的一次不慎失火,目前正殿和东西配殿现已无存。其后为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的后殿及东西配殿,后殿即为“嘉乐堂”。东路轴线上现只剩下两进院落,正房和配房都是五开间硬山灰筒瓦顶,头进正厅名为“多福轩”,用小五架梁式的明代建筑风格,是奕訢会客的地方;后进正厅名为“乐道堂”,是奕訢的起居处。西路建筑小巧精致,中进院正厅五开间,名为“葆光室”,两旁各有耳房三间,配房五间;后进院正厅即是“锡晋斋”,东西配房各五间,东房名为“乐古斋”,西房名为“尔尔斋”。在葆光室和锡晋斋之间,为“天香庭院”。再往后,便是收三路院落为尽头的后罩楼。后罩楼高二层,呈门型,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东西贯连一百余间房屋。
恭王府花园名叫萃锦园,正门坐落在花园的中轴线上,是一座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石拱门,名为“西洋门”。门额石刻:外为“静含太古”,内为“秀挹恒春”。门内左右都有青石假山。正对着门耸立的是一长型太湖石,谓为“独乐峰”,其后为一蝙蝠型水池,称“蝠池”,蝠通福也。园内也基本分作东、中、西三路。中路轴线上在蝠池之后就是一座五开间的正厅,名为“安善堂”,东西配房各三间,东配房为“明道堂”,西配房为“棣花轩”。安善堂后为众多太湖石形成的假山,
清室覆亡后,小恭王溥伟于民国三年(
解放后的发展和变化
1950年辅仁大学由中央教育部接办,其后与京师大合并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府邸部分则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校舍,后再为中国音乐学院校舍。文革后,恭王府府邸由中国音乐学院及附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等多家单位作为办公和教学场所。花园部分则被公安部宿舍、国管局幼儿园、天主教爱国会、文化艺术出版社及北京风机厂等单位使用。1982年2月23日,恭王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前,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边搬迁、边修复、边开放的原则,后花园先后基本完成了北京市风机厂、公安部的居民住户、国管局幼儿园等单位的搬迁工作和花园的修复工程。1988年7月,恭王府花园对外试开放。随后,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也先后搬出了恭王府府邸。至2002年,府邸古建筑基本腾空。府邸修缮于2005年12月5日正式开始施工。经过近3年的努力,终于在2008年奥运前夕完成了府邸修缮工程,并在8月20日实现了恭王府的全面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