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413):什锦花园胡同程砚秋故居的位置

(2017-01-23 08:17:04)
标签:

程砚秋

什锦花园胡同

京剧表演艺术家

吴佩孚

历史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程砚秋故居位于东城区什锦花园胡同15号(老门牌号6号)。

程砚秋全家19359月至193812月租住于此。离开这里后,迁往西四北三条39号(原西四牌楼北报子胡同18号),一直住到1958年。资料可参见《北京瞬间(597):西四北三条程砚秋故居》。程砚秋(19041958),京剧表演艺术家,原名艳秋,字玉霜,后改为御霜,满族,北京人。

锦花园胡同15号在胡同拐角处,和23号吴佩孚故居约相距80米左右,和传吴佩孚家人、随从居住的16、18号相对。

新华网引 2008125日北京晚报《什锦花园胡同15》摘录:

什锦花园胡同属东城区景山地区,是东四北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五条胡同。胡同东段曲折,自东向西沟通东四北大街和大佛寺东街,长600余米。明代,胡同西段称“红庙街”,东段称“适景园”,因成国公朱能在此建有私家园林“适景园”而得名,清乾隆时称“石景花园”,宣统时称“什锦花园”,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什锦花园胡同”。

什锦花园胡同15号,旧时的门牌是什锦花园6号,在胡同东段曲折处小细管胡同南口东侧,现院内为1栋有4个单元门的五层居民楼,院门朝西,为两侧砌有砖垛的随墙大门,已非昔日原貌。据程砚秋之子程永江回忆,此院原为旗人邓家宅邸的后花园,经李锡之介绍,程砚秋全家自19359月至193812月租住于此。程永江在此院虽然只度过从3岁到6岁三年稍多的时光,“但儿时的印象却是鲜明而难忘的”,以至于几十年后还能对院子中的景物做出详细的描绘——“这座花园叠石为山,四周林木葱茏,间立各色石笋,铺有嵌花石子甬路,园中央建一宽敞凉亭,园东一侧太湖石山背后有一蝶仙庙,青苔漫地,阴冷袭人。花园西南部有一座花墙月亮门,把花园和前院隔开。园子东北部建有三面游廊环绕的长方形大院落,房屋均建于高高的石基上,正门都筑有石砌台阶。北正房及东西耳房,为祖母、父母亲和孩子们居住;西厢房专辟为客厅,即著名的‘御箱簃’所在。其北侧为供奉祖师爷的小佛堂;东厢房为堆放戏箱杂物之用;倒座南房一溜3间暂空置。院内正房前面值有6棵高大的西府海棠,青砖墁地,有嵌花石子的十字甬路互通,西南通向花园;院内东南角孤悬一小跨院,为一棵巨大的古槐所占据。绕过北房东夹道是一狭长的后院,向西穿越过一座门道便抵达后花园的北半部,有3间在一架大藤萝掩映下的北房,后充作孩子们的私塾。其东侧筑有花墙月亮门,南北向甬路直通坐东面西的门道,它显然是这所大宅院的后门,现权作‘正门’之用,门内两侧的数间平台屋便成了门房和仆役的往处”。程砚秋最初的业师是荣蝶仙,而他租住的院落里又有蝶仙庙。虽此蝶仙非彼蝶仙,然诗家可能衍化出绚丽辞章,而史家只能认作是巧合。程砚秋之所以相中什锦花园6号,一方面是因为程砚秋旅欧回国后外事活动与社会公益工作日益增多,东单牌楼附近西观音寺34号的住房已不敷应用;另一方面是因为程砚秋已接手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的董事长,而校址在今嵩祝院北巷,距什锦花园较近。程砚秋搬出什锦花园6号却显得无奈。其子程永江说:“从‘九一八’事变以来,父亲的反日爱国态度一直十分鲜明,北平沦陷使他产生了‘孤树临风’的危机感;住在什锦花园与吴佩孚府邸相邻,难免政治方面的干系,特别是‘停演’之后,住在这座大花园里总觉得招惹耳目,于是‘停演’成了迁居的契机之一。”

也有介绍程砚秋住什锦花园16、18号院后花园的,如《从适景园到什锦花园五百年芲桑,风韵忧存》(张亚东)摘录:

什锦花园一带,光绪年间曾是高官宅邸,后为旗人邓氏宅院。京剧大师程砚秋也曾在上世纪30年代末期租1618号院后花园居住多年,在此院接待过国内外文艺界名流。北洋军阀直系首领吴佩孚,于1932年住进什锦花园,1618号院由吴之家眷亲属和随行居住。23号院(原为北洋政府行政长官薛之珩的公馆,1922年为京师警察总监)为吴的公馆,吴在此办公会客。

北京瞬间(1413):什锦花园胡同程砚秋故居的位置

什锦花园胡同15号(老门牌号6号)

北京瞬间(1413):什锦花园胡同程砚秋故居的位置

北京瞬间(1413):什锦花园胡同程砚秋故居的位置

什锦花园胡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