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214):永定门外元燕墩

标签:
燕墩永定门外大街乾隆中轴线南方之镇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
看一些资料,都过于关注乾隆题诗碑。实际上,燕墩最珍贵的是“墩”本身,包括所处位置的历史信息。乾隆题诗碑北京常见,烟墩仅此一处。
北京市文物局网站资料:
燕墩俗称烟墩。砖砌方台上立方形四面碑一座。四角攒尖顶雕龙纹,石须弥座雕诸子神像。碑身镌刻清乾隆皇帝撰写的满汉文字的《皇都篇》和《帝都篇》。
搜狐网引2004年9月12日北京青年报《古老燕墩重见北京》摘录:
就在一座原汁原味的永定门重新矗立在老北京城外城的南大门时,北京城中轴线南端的标志性景观燕墩的修缮工程目前也已接近尾声。据介绍,以往燕墩遗址中,只有石碑为外人所见,燕墩基座被周边建筑和垃圾所“埋没”,长时期未露出“真容”。此前因道路改造使燕墩遗址全部浮出“水面”。燕墩俗称烟墩,是一座高约8米的砖台,其上竖有清朝乾隆皇帝御制石碑一座,碑上用满、汉文字刻着乾隆皇帝撰写的“帝都篇”和“皇都篇”两篇碑文,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燕墩记述了燕京建都的概况,是北京城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同时由于地处传统中轴线的南端,因此又是北京城南中轴线的标志性景观。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
燕墩始建于元,是元大都格局的一个坐标点。标题中加“元”主要是为自己以后检索和“元”有关资料时方便。
永定门外燕墩
有关报道截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