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142):美术馆后街23号

标签:
美术馆后街23号崇真万寿宫諴亲王府大公主府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现在为北京中医医院。元代为崇真万寿宫,清代为諴亲王府、大公主府。
北京中医医院网站有《美术馆后街23号的历史—崇真万寿宫、諴亲王府、大公主府》(2009-03-29
美术馆后街23号位于元、明、清三代皇城外东北角,紧靠皇城,元代属蓬莱坊,明代属保大坊,清代属正白旗。
元至元年间,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处为道教正一派传人张留孙建崇真万寿宫。崇真万寿宫在元代不仅具有“道教第一丛林”的典雅和清幽,而且具有相府的威严和热闹。张留孙(1248-1321年),字师汉,信州贵溪(今江西省贵溪市)人。自幼入龙虎山学道,至元十三年(1276年)随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入朝,被元世祖留在宫中,至治元年(1321年)十二月卒,在朝45年,历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朝,备受朝廷尊崇,累加封号。世祖封“上卿”、“玄教宗师”,成宗封“玄教大宗师”、追封其三代均为“魏国公”,武宗封“大真人”,仁宗封“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忽必烈不但给张留孙封号,命尚方(专门为皇室制造刀剑等兵器及玩好器物的机构)为其铸有“大元皇帝赐张上卿”铭文的宝剑,还在大都(今北京)和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郭勒)为其各建一座崇真万寿宫。
明代,在崇真万寿宫旧址建储存喂马用料的天师庵草场。
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明代的天师庵草场旧址建成諴亲王府。王府坐北朝南,面阔五间的临街门开在东南方向。东路是王府的主体建筑;临街门北有面阔五间的正宫门;正宫门内东、西两侧各有面阔五间的配庑;正北依次为面阔五间的大殿,面阔三间的后殿,面阔五间的后寝,面阔五间的罩房。东路之西,仍可分为南北约略成轴线的三路房屋,最西路为祠堂、佛堂。諴亲王府是“世降一等”亲王府,府主只有一代亲王,即康熙皇帝的第二十四子允祕。
允祕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諴亲王,卒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死后谥“恪”。其长子弘畅袭爵,是为諴郡王,仍居本府;次子弘旿封贝子,另开新府,位于大取灯胡同9号。可参见《北京瞬间(1039):大取灯胡同清贝子弘旿府》。
清同治年间,諴亲王府的府主绵勋世袭递降为贝子。王府被收回转赐给咸丰皇帝奕的长女—荣安固伦公主,成为固伦公主府,俗称大公主府。后此府又转赐给恭亲王奕訢的长女—荣寿和硕公主,成为和硕公主府,俗称仍为大公主府。因为,慈禧太后喜欢恭亲王的这位女儿,将她收养,慈禧太后的养女自然就是公主了。民国时,荣寿和硕公主的后人家道衰落,终因债台高筑弃府而逃,遂府归债权人吉祥戏院所有,后由宪兵三团、后方医院使用。1956年,此处改为北京中医医院。
1985年,北京中医医院建门诊楼和医技楼,将原有建筑搬迁,易地复建。大公主府复建在密云县城西门外的白河郊野公园内,占地面积为2.1万平方米,有房屋多间,分府门、正殿、寝宫门、寝殿、后罩房等。曾为密云县博物馆。
北京中医医院网站资料
美术馆后街
大取灯胡同清贝子弘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