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146):梁家园胡同明末梁梦龙梁园的位置

标签:
梁家园梁家园胡同梁梦龙嘉靖崇祯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北京城南曾有两个紧挨的园林“梁家园”(南)、“孙公园”(北),源头分别是梁梦龙、孙承泽。物是人非,故址建筑景观早已不在,但准确位置通过地名流传下来。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以“梁家园”命名的胡同:梁家园胡同、梁家园东胡同、梁家园西胡同、梁家园北胡同。
以“孙公园”命名的胡同:前孙公园胡同、后孙公园胡同。
记录变化中的北京。
石家庄市政府网站资料:
梁梦龙(?-1592年),字乾吉,明代真定(今正定)人。
2001年10月15日人民网《纪晓岚故居:阅微草堂将露真容》(北京晚报)摘录:
远了不说,500多年前,琉璃厂、虎坊桥、骡马市大街这一带,还是林木葱郁、溪水遍布,乌兽出没,自然野趣横生的郊外,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建外城之后,一些达官贵人开始在这一带兴建花园和府邸。最有名的是梁家园、孙公园等。梁家园占地很大,从前孙公园胡同往南,到骡马市大街,南新华街以西到红线胡同以东,方圆数里。它的创建者叫梁梦龙,嘉靖年间进士,很受当朝宰相张居正赏识,官运亨通,晚年就在此著书,梁家园曾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饮宴聚会之所。《茶余客话》中记载:“黄兰民部寓梁家园,积水到门,颜其堂曰半房山,后有疑野亭、朝爽楼,前对西山,后绕清波,极亭台花木之盛。池之南北,祺亭歌榭不断,游人泛舟,竟夜忘返,赋诗者甚多。”王横云有诗:“半顷湖光摇画艇,一廉香气扑新荷。”沈心斋有诗:“野旷天高启八窗,门前一碧响淙淙。”您现在走在广安大街,走在梁家园胡同,能想像出来500年前这里是可以泛舟的地方吗?真是沧海桑田,北京城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到了清朝梁家园就已逐渐荒废了,以后菜把式和花把式纷纷在这里种菜种花,花园成了菜园子和花圃,再后来,成了居民区,只留下梁家园这个地名。
2010年7月18日中国网《宣南有个梁家园》(北京晚报)摘录:
宣南有条历史悠久的胡同,叫梁家园,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这条胡同不算长,东西也就八百步的光景,但是在宣南的历史上却声名卓著。早在明万历年间的京师全图上,已有其名,只不过那时这是片明显的水域,到了清乾隆年间仍然是波光潾潾,风景宜人。《京城坊巷志稿》有记载:“梁园引水故道,黄兰岩民部寓梁家园,积水到门,颜其堂曰半房山,后有疑野亭,朝爽楼,前对西山,后绕清波,极亭台花木之盛。池之南北旗亭歌榭不断,游人泛舟,竟夜忘返。”民国初年,1916年的地图上这里只剩下一片“开阔地”,北有官医院,南面临街。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梁园早已物去人非,旧貌无存,但是依然可以看出某些当年模样。先由地势上看,梁家园远比北面的前孙公园低洼,前孙公园有三条胡同通向梁家园,自东向西分别是:东富藏、梁家园西夹道(现梁家园西胡同)、蔴线胡同(现红线胡同)。无论走哪条胡同,自北向南,一路下坡,小胡同东富藏的落差最为明显。梁家园最低处,则是当时的梁家园小学本校的北半部。那时的梁家园小学是现在的143中学地方,现在已没有梁家园小学。梁家园彻底地变样就始于梁家园小学的拆迁。大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拆了小学,填高了低地,盖起了楼。而后,成了什么财会学校,再后,就是143中学。外二区在解放后,先是公安局的前门分局,后来则是宣武分局。搞不清由什么时候起,大院消失了,盖起了大楼。小学分校先成了什么少年宫,职业学校则变成了水泥公司的大楼,水井不知在什么时候没有了,梁家园的水彻底地湮没了。今日的梁家园胡同,热闹而喧嚣。街的南边一排店,有旅馆、超市、送水公司和小区的大门,前面整日是一溜机动车,本来不宽的小街更显得拥挤,宁静的梁家园已经不见,昔日的梁家园只有在梦中去寻找了。(松全才)
到梁家园,当然已无故址可寻。梁家园胡同有启功题写校名的。梁家园南侧是一大片围起来的空地,大约应是项目;再往南是宽阔的骡马市大街;过骡马市大街,湖广会馆在高大的新楼衬托下显得微不足道。
不远处是地铁虎坊桥站,有展示近代史的壁画。如能有表现近几十年的壁画,就更好。
梁家园胡同
梁家园东胡同
梁家园西胡同
梁家园北胡同
梁家园南侧拟建设项目围墙
与梁家园相隔骡马市大街的高楼和湖广会馆
梁家园最近处虎坊桥地铁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