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

(2016-12-20 18:17:54)
标签:

嵩云草堂

达智桥胡同

河南会馆

保国会

康有为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嵩云草堂位于西城区(原宣武区)达智桥胡同55号。曾是在京最大的河南会馆。嵩云草堂对面是杨椒山故居松筠庵杨椒山祠)。

嵩云草堂北门在上斜街36号,现状为科技馆。

嵩云草堂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户部侍郎毛树棠所创。同治末年,兵部尚书袁保恒(袁世凯的从叔)等人又筹资在会馆内修建了精忠祠,供奉岳飞像,进行祭祀。1895年公车上书时,嵩云草堂做过各省举子集会、签名的场所。1898年,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发起成立保国会。嵩云草堂成为保国会在北京的一处重要会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在此处开会议事。后来袁世凯进京时曾经居住在嵩云草堂内。张勋等人也曾经在嵩云草堂里秘密筹划过清帝复辟等事宜。

达智桥胡同里一些房子被贴上了封条,落款时间包括2016年9月等。

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

达智桥胡同55号

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

嵩云草堂对面杨椒山故居松筠庵杨椒山祠

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

上斜街36号,嵩云草堂北门

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
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

嵩云草堂条规刻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

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

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

达智桥胡同

2006年7月21日中国新闻网《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谭嗣同在此遭拘捕被斩首 》摘录:

如今,位于达智桥胡同12号的松筠庵及谏草亭依然安在,但被分割成若干部分,里面已是房屋杂乱的大杂院。据说杨椒山祠对面的建筑原称“嵩云草堂”,是袁世凯的住宅,后改为河南会馆、河南中学,现已成民居。

人民网引2013年7月11日中国文化报《河南嵩云草堂:最大的河南会馆难觅痕迹》摘录:

达智桥胡同长约200米,两侧是密密麻麻的自建平房,经营着餐饮、小商品的生意。在胡同的东段,一座高大的院门在低矮的平房中间引人注目,这便是达智桥胡同55号了。在院门两侧,是零件摆了一地的修车摊和收废品车。院门口堆放着破旧的自行车、已经生锈了的旧铁门和一些破败的杂货。与还残存着一点威严的院门相比,院内更是曲折昏暗,拥挤杂乱,当年的风采全无。据《中国文物地图册——北京分册》记载,河南嵩云草堂建于咸丰末年,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会馆坐北朝南,规模宏大,约有房130余间。一进院有穿堂门、走廊。二进院有一座小楼、垂花门和假山,另有东、西、北三跨院。而如今,院内尽是弯弯曲曲的、只能供一人行走的小道,小道两旁是居民自建住房,有白色的板房,还有红色墙砖的平房。在这几十间房子间,记者发现有三四间青砖灰瓦的建筑,像是有些年头,然而居住其中的王大妈向记者表示,早已经不是以前的老房子了。王大妈表示,现在院内大概有30多户人家,而其中的老房子在很多年前早已经拆除了,现在居民居住的都是自己后来修建的房子,“大门看起来是以前的?不是了,那门是去年新翻修的,老东西一点都没有了。”王大妈说。站在这拥挤的破败的院落中,丝毫看不出它曾经的辉煌。明朝万历年间,大学士高拱在此处购得荒地二亩,建成中州乡祠作为河南人在京的集会用地。咸丰时户部侍郎毛树棠,又在祠东买了二亩地基建房,这便是河南嵩云草堂。同治末年,兵部尚书袁保恒(袁世凯的从叔)等人又筹资在会馆内修建了精忠祠,供奉岳飞像,进行祭祀。1895年公车上书时,嵩云草堂做过各省举子集会、签名的场所。1898年,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发起成立保国会。嵩云草堂成为保国会在北京的一处重要会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在此处开会议事。后来袁世凯进京时曾经居住在嵩云草堂内。张勋等人也曾经在嵩云草堂里秘密筹划过清帝复辟等事宜。清末民初,旅京豫人为解决子女就读问题,曾将嵩云草堂辟为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以后学校更名为京兆私立河南中学,1928年河南中学改名为北平市私立嵩云中学。解放后,嵩云中学与燕冀中学合并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几经变迁后,嵩云草堂便没了踪迹。

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

有关报道截图

北青网引2016年5月17日法制晚报《胡同拓宽 露出杨椒山祠 达智桥胡同拆违整治 恢复晚清民国风貌(记者 周超)摘录:  今年年底,达智桥胡同将通过拆违、征收、整治等,实现道路拓宽,最终实现位于该胡同里的市级文物杨椒山祠露出来。今天上午,记者在西城区达智桥胡同拆违现场获悉。记者在达智桥胡同看见,原来的胡同道路两边有很多小商铺,以及一些杂物,胡同显得杂乱。目前部分违建等房屋已用围挡围住,有的正在进行拆除。广内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达智桥胡同位于宣武门外 ,是宣西北片区文物保护的一个点。胡同长210米,今年将进行胡同东口到西口的道路整治以及拓宽,胡同里的64处、500平米的违建基本拆除。年底前道路将由以往不到5米拓宽到7米。另外宣武门外大街辅路13处违建本周也将拆除完成。杨椒山祠位于胡同中间,对面的房屋通过征收正在进行拆除。负责人介绍,目前杨椒山祠里的居民已经腾退一部分。达智桥胡同里除了公车上书的发起地杨椒山祠,还有两处古建。通过整治以及后期的修缮,不仅杨椒山祠周围都可露出来,而且未来5年规划里,还将打造杨椒山祠风貌保护区。采取修旧如旧的修缮保护措施,保持原来胡同肌理,胡同恢复晚清民国风貌。未来胡同还计划打造步行街。外立面都将进行仿古修缮。西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西城区计划拆除违法建设2464处60532.673平米,目前已经完成过半。

北京瞬间(1247):达智桥胡同清嵩云草堂

宣武门地铁站里的宣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