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086):东四六条徐世昌故居

标签:
东四六条徐世昌厚德载福郭沫若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徐世昌故居位于东城区东四六条6号。
这处房屋离东四六条甲44号、育芳胡同5号徐世昌故居不远,但还没有查到关于它是徐世昌故居的权威记载。
东四六条6号
东四六条
新浪网引 2006年3月15日北京晚报《徐世昌门楼“奇字”初破》摘录:
本报讯(记者孟环通讯员王露)在东四头条至九条胡同的修复工程中,东四六条6号院内,段祺瑞时期“安福国会”总统徐世昌旧宅门楼上尘封四十年的“奇字”终见天日,一时引来各方关注。昨天,经过古文字研究学者、民俗专家等有关人士的“会诊”,终于初步破解了四个“奇字”的谜底。据房主人张梦瑞介绍,自打搬进这座院子,他就对着门楼上四个古怪的字十分着迷,许多老辈人说门楼上最后一个字是反写的福字,但没有权威的答案,而且当年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曾到过他家辨认门楼上的四个奇字,也没能认出究竟是什么字。有位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曾将其抄写后带走研究,后来这四个字在“文革”期间被人用水泥封上了,就愈发神秘起来,更没人知道究竟是什么字了。破解这个奇字之谜就成了他们一家几十年的心愿。“小心点,慢慢来!”修复工程施工指挥徐广利不停地叮嘱手持铁锤钢钉的施工师傅,只见施工师傅将钉子小心地钉进水泥里,水泥慢慢裂开,沿着裂缝,师傅找到新旧水泥的粘合纹路,轻轻敲击,后抹的水泥一块块剥落下来,再用高压水枪小心冲洗。在施工人员的精心修复下,尘封了四十年的奇字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从字体看,这四个字是篆书,最后一个字比较好认,应该是个“福”字,而其余三个字,从事古建修复工作二十多年的徐师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为搞明白这四个奇字究竟是何字,东四街道办事处请来了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会诊”。古文字研究学者任彤称,经过与其他几位古文字学者的研讨,确认这四个字自右向左是篆书的“厚德载福”,是中国民居里的传统吉字,用来提醒主人明志纳福。右首字为没有厂字头的“厚”字,第二个字则为古体“德”字,第三个推测是“载”的异体字,第四个是“福”字,之所以将部首换位反写,是古人写字的一种习惯,很多古墓中都发现过类似的现象。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史专家赵书说,对字体添加笔画或减少笔画是书法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过去很多文人喜好写很难辨认的古怪文字,并以此为大雅,徐世昌是个文人,可能也有这种嗜好。
新浪网引2006年4月20日法制晚报《老胡同复古老北京心动》介绍,东四六条6号院徐世昌故居是此次试点整治中的一大重点院落,经过修复,门楼上精美的葡萄门雕刻也露出真容。
新浪网《微博带你游东城之中区线路:东四六条》(东城区旅游委)摘录:
东四六条6号院不久前整修门楼时,在门楼内侧的砖雕门额上发现了4个难以辨认的“奇字”。现住在6号院的张先生的父亲,解放初期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于1954年住进6号院。当郭沫若院长前来祝贺乔迁之喜时,曾饶有兴趣地观看过这4个字,但是精通甲骨文的郭老当时也未能得出定论。最近虽有学者认为这4个“奇字”当是“厚德载福”,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张先生认为这4个字可能是前人的文字游戏,是故意写成冷僻异体来留难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