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067):西四北四条

标签:
西四北四条熟皮胡同受壁胡同冯运修吴菊痴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西四北四条在明代称熟皮胡同,因胡同里有一制皮的作坊而得名,清代称臭皮胡同,1911年改为受壁胡同。1965年起改称西四北四条。
关于西四北四条的记载中,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爱国青年冯运修。
2013年5月21日北京西城报《回首西四北,那些往事那些人》(刘岳)摘录:
1940年8月7日深夜两点,受壁胡同甲12号响起了一阵激烈的枪声。枪声过后,一个奄奄一息的青年学生被抬出院子,送往医院。这个学生就是冯运修,一个今天几乎没人知道的名字。冯运修是天津中日中学学生,1937年加入了抗日杀奸团。他长得又矮又瘦,根本看不出是“抗团”杀手。一个书生,怎么成为刺杀汉奸的杀手,这还要“归功”于他的姨夫齐燮元。齐燮元是日伪绥靖总署督办兼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就是华北伪军的头子,大汉奸。1940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3周年,日伪政府决定在中山公园召开“庆祝皇军圣战三周年”的庆祝会,大会由伪新民会的机关报《新民报》编辑局局长吴菊痴主办。这个吴菊痴本来是京城名票,与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交情不错。他根据唐诗《新婚别》、《兵车行》、《陇西行》等,为程砚秋捉刀新编的历史剧——《春闺梦》(一说作者是金仲荪),堪称经典之作,是个十足的文化人。没承想,他和周作人一样,日军占领北平后,出任了汉奸报纸《新民报》编辑局局长,成了文化汉奸。 “抗团”决定刺杀汉奸,以示惩戒。当晚21点30分左右,吴菊痴和一个伪《新民报》的女记者从和平门外同和轩饭庄出来了,饭庄给他们二人每人叫了一辆黄包车,一前一后返回位于石驸马大街(今教育部街)的伪《新民报》报馆。“抗团”的李振英和冯运修立即骑车尾随。行进中李振英压低帽檐,示意冯运修上前下手,自己在后接应。冯运修加快车速,紧紧尾随在黄包车的后面。也巧了,当黄包车到了南新华街土地祠门口时,正赶上刘王氏家里办丧事,给死者送三出庙,唢呐声、哭泣声一片。白洁如的人力车过去了,吴菊痴的人力车被挡住了。按老理儿,死人比活人大。车夫周德立只得停下来,给送葬的队伍让路。吴菊痴、周德立的注意力都被送葬队伍吸引了。冯运修见有机可乘,说时迟那时快,猛蹬两步,靠近吴菊痴的黄包车,单手持枪对准吴菊痴的脑袋连开两枪,然后迅速撤离,按原定计划绕回西四北家中去了。刺杀吴菊痴的行动,给北平日伪当局震动很大,加紧了对“抗团”的抓捕。1940年8月7日深夜两点,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受壁胡同甲12号。警觉的冯运修发觉情况异样,立即起床,取枪走出卧室,将他保管的“抗团”材料、文件拿到厨房进行焚毁。日伪军警破门而入,将他的父亲冯愰、弟弟等人捕获后,随即发现了藏在厨房里的冯运修,喊话叫他投降。冯运修不予理睬,继续烧文件。日伪军警发觉后,冲向厨房,冯运修开枪还击。在日伪军警的枪声中,冯运修的枪声渐渐停止了。日伪特务战战兢兢地走进厨房,发现冯运修左手持枪,身中数弹,奄奄一息。1940年8月8日夜里两点,冯运修牺牲在中央医院。
西四北四条情况还可参见《北京瞬间(848):百年名校西四北四条小学》。
西四北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