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85):天津曹禺先生故居

标签:
曹禺先生故居河北区民主道天津万德尊曹禺 |
分类: 行万里路和阶段总结 |
曹禺先生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主道。
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名称为曹禺旧居。
故居门口的文字介绍,曹禺(1910-1996年)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光。这幢小洋楼“每日弥漫着的忧郁、伤感的环境,熔铸了一个苦闷的灵魂,使他早早就开始思索社会,思索人生,思索灵魂”。
曹禺先生是我非常尊重的长者。以前记录过《北京瞬间(633):曹禺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瞬间(709):曹禺先生在北京人艺博物馆》。最初读《雷雨》的时候,就隐约想象曹禺先生当年的生活环境是如何的。来天津N多次,都或匆匆或大队伍,终于第一次来到曹禺先生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两幢楼都是二层小楼。
印象最深的,是前楼关于曹禺先生父亲万德尊的介绍、故居最难保留的来源有序的老家具陈列,以及后楼二楼那间窄窄的小房间。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禺先生的作品价值会为更多的人所认识。
北京人艺网站对曹禺先生的介绍:
曹禺(1910—1996年)曹禺先生原名万家宝,生于天津,祖籍湖北潜江。他自幼酷爱戏剧,15岁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从事戏剧活动。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发表处女作《雷雨》,这部作品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杰出地位,而且该剧也成为中国话剧艺术从年轻走向成熟的标志。他一生写了十多部戏,除了《雷雨》外,其他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家》等。他的作品不但提高了戏剧文学的水平,同时对导表演艺术和舞台艺术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真正成为综合性艺术。曹禺是中国最久负盛名的剧作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戏剧事业。在他众多的社会职务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个职务,是他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个。从1952年建院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领导和关怀着剧院的艺术建设。近半个世纪来,北京人艺前后十四次排演了他的八部剧作,他的作品培养了人艺一代又一代的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工作者,也培养了人艺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顺便提两件事情:
一、关于门牌号
因现场没有注意看门牌号,查询网上一般说是河北区民主道23、25号。
为准确起见,又从网上查询2013年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其中“曹禺旧居”地址为河北区民主道7-9号,时间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不知为何门牌号有区别。
想找到更权威的出处:天津曹禺故居纪念馆似乎没有官方网站;在权威的天津文化信息网上,查不到2013年这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信息,清单上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一共88处(目前实际至少258处)。
二、关于文物名称
院门口有几个牌子:
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名称是曹禺旧居。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2008年),名称为曹禺旧居,编号是0520016(前楼)、0520017(后楼),级别是重点保护。
故居院门口有“曹禺故居纪念馆”七字。看报道,纪念馆从2010年对社会开放。
院内方位图介绍范围包括“曹禺故居”前楼和后楼、曹禺剧院。前楼门口挂着“曹禺故居”的介绍牌。
我在《北京瞬间(529):基于对文物的敬畏谈对故居命名的看法》谈了一些思考。概要地讲,故居命名不是“专家”们卖弄学问的地方,如通过考证按照房主是谁、常住还是短住等,“科学”如细分出故居、旧居、甚至于“曾经住过的房屋”等来;故居不是特指高尚人物才有、高档房屋才配,每一个贩夫走卒都有自己的故居。一定要通过故居、旧居等“科学考究、科学分类”命名后,把人和建筑分出三六九等来,除了“专家”有活儿干、显得“很忙”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曹禺雕像
曹禺故居前楼
曹禺故居前楼
曹禺故居前楼看窗外
曹禺故居后楼
曹禺故居后楼
曹禺故居展品
曹禺故居里有据可考的老家具
曹禺作品
曹禺剧院
曹禺故居院各种介绍
附录一些有关报道:
看新闻报道,2015年9月,依照曹禺唯一的侄儿、天津大学万世雄教授的生前遗愿,万世雄的家人将13件旧物无偿捐献给曹禺故居纪念馆。其中有曹禺在学时存放英文书籍的分体式书柜、存放中文书籍的箱柜、曹禺父亲万德尊的一套西装、曹禺继母卧室的五屉桌等。曹禺故居纪念馆王海冰馆长表示:“因为历史原因,曹禺在‘万公馆’生活时期的家庭旧物很罕见。这些仅有的旧物,对曹禺馆就是馆藏文物,增加了曹禺故居纪念馆的文化厚度。”万世雄的长子万青表示:“我的祖父是万家修(曹禺的哥哥),他与曹禺当年共同生活在一起。曹禺很早就离开了天津,这些物件就由我们保留了下来。包括我的父母在内,都觉得这应该是送到曹禺故居纪念馆才能更好地流传下来。”曹禺的女儿万昭表示:“这次捐赠的是原件真品,是那个时代生活的真实佐证。这次捐赠,我非常感动。也激起了我们的思绪,天津是爸爸的故乡,是触发爸爸创作激情的生活土壤。天津南开学校是培育他成长的戏剧园地。天津的老万家对于剧作家曹禺是重要的。中学时代我是在当时设立在天津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度过的,哥哥万世雄当时已经是天津大学的学生,对我也非常疼爱。”
中国新闻网引 2010年4月30日天津日报《曹禺尊重老师张伯苓》摘录:
记者:听说在修复前,曹禺故居的这两座楼里住了几十户人家,他们家是从什么时候搬出去的呢?
黄殿祺(天津戏剧博物馆首任馆长):是这样,那时候曹禺的父亲不是给黎元洪当秘书吗,黎元洪一下台他父亲就不行了,情绪也不好,就抽上了大烟,后来他母亲也抽,家道开始衰落,最后就把前边的这座小楼给卖了,全家搬到后面的那座小楼里边去了,后边也是楼上楼下8间房子。可是家道继续败落,他父亲大约在40多岁时就去世了。曹禺的哥哥那时也抽大烟,他父亲从一开始就干涉,不让他哥哥抽大烟,可是根本断不了,为此父亲甚至把哥哥的腿都打折了。曹禺的哥哥死后都是他母亲在支撑这个家,直到连后面的小楼也不得不卖掉了。那时曹禺已经离开了天津。
记者:现在恢复的故居还是原来的那两座楼吗?
黄殿祺:是。曹禺都在里边住过。他上中学的时候就住在后边的这座楼,上大学的时候也住在后边这座楼。他父亲不反对他搞戏剧,他小时候偷看《红楼梦》他父亲也没有制止。他5岁开始在家读私塾,还在东北角官银号汉英译学馆学习英语,后来他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了一段时间又转到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这要求他必须英文好。他是中西结合,打底的是民族文化,中间也看了好多张彭春从欧洲带回来的西洋戏剧剧本。中国话剧百年的历史,一方面是李叔同到日本,把话剧从日本传到了上海。另一条线就是张彭春从欧洲直接带回来到天津。
中国网上有一篇2004年2月20日人民日报《天津关注文物保护,曹禺故居将修旧如故》报道,内容如下:
《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天津曹禺旧居怎么写上了“拆”字》的图文后,天津市、区有关部门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据正在现场开展腾迁工作的河北区重点工程拆迁指挥部华海分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为使曹禺旧居尽快修旧如故、再现当年风貌,正按照正式程序对旧居内外涉及的居民实施腾迁,近期需要拆除的都是旧居院内多处违章建筑。河北区委、区政府负责人也介绍,今年海河两岸综合开发重要地点之一的海河北岸博爱道地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位于五经路、北安道、博爱道、建国道之间,占地面积28.45公顷,对于工程涉及的名人故居等重要遗迹,将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精心保护,或修缮,或翻建,并已经制订了有关方案。曹禺旧居也在该工程范围内。河北区房地产管理局曾对旧居进行过摸底调查。河北区政府在上报的《关于修复曹禺旧居的请示》中,认为旧居房屋年久失修,拟恢复原貌和应该进行白蚁防治、掏碱、内部结构加固等,还要营造旧居周边环境。市文物部门经研究后,又提出了具体修复意见。目前,旧居内已有部分居民顺利腾迁,待居民按照政策全部搬离并把现场清理干净后,有关部门将进入,对旧居再行勘察鉴定,确定保护和修复方案。据介绍,在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实施过程中,一直要求把文物保护摆在重要位置,在每片工程实施前,文保部门都提前介入。在海河北岸,对奥式风情区内的袁氏宅邸、冯国璋故居等,都采取了保护措施。其修缮工程将于今年3月底完成。对海河北岸李叔同故居的修复也是如此。该故居为四合院式平房套院,由于年久失修、拆改严重。经天津市、区有关方面反复协商,提出按原貌落地重建的方案,已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目前,该工程已列入海河综合开发改造总体规划,正在实施中。有关部门表示,欢迎新闻舆论监督,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工作。(陈文)